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之我是医生 > 第5章 不对(第2页)

第5章 不对(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论文一经在线表,立刻在疼痛医学和天然药物研究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古老毒药到精准镇痛”,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科学突破性。

沈懿的名字,“yishen”,第一次以科学家的身份,进入了国际学术界的视野。

但她并未止步于此。她深知论文只是学术声誉,而要真正产生影响力并保护成果,必须申请专利。在韩建轩方面暗中引入的专业知识产权律师的指导下,她以个人和夏里特医学院共同申请人的身份,提交了关于“gpx-o复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神经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得滴水不漏,不仅覆盖了具体的化合物组合、比例、制备方法,还扩展到了其药物制剂形式和治疗方法,构建了坚固的专利壁垒。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期间有跨国药企试图接触她,意图高价买断专利或邀请她加入,学院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关于利益分配和后续开方向有过争论。但她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谈判能力,在韩建轩方面的幕后支持下,牢牢掌控着主导权。她坚持后续开必须符合她的理念,并希望能惠及更多患者,而不仅仅是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

最终,专利成功获批。

消息传来,她在夏里特医学院的地位悄然生了变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成绩优异的东国留学生”,而是一位拥有重磅研究成果和专利的、极具潜力的年轻科学家。之前那位合作的老教授对她更加器重,学院领导也对她刮目相看,甚至海因里希·施密特教授在一次偶遇中,也破天荒地对她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有意思的工作。”

这一切,沈懿都冷静地看在眼里。

她知道,这份由“毒”而生的医学成就,如同她精心调配的药剂一样,既是救人的良方,也成了她披在身上的一层更坚固的铠甲和一个更闪亮的光环。

这层光环,将能更好地掩护她的另一重身份,也为她未来接触更高层次的目标、获取更多资源,打开了新的通道。

夜深人静,她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复杂的分子结构式和实验数据。

窗外,博林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

她轻轻摩挲着手中一枚小小的、封装着微量“gpx-o”晶体的安瓿瓶。毒与药,黑暗与光明,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间谍与科学家……这些截然相反的标签在她身上完美地融合,碰撞出惊人的能量。

她的道路,越清晰,也越宽广。

就在她沉浸于实验室,将古老毒术与现代医学融合,并凭借“gpx-o”的研究论文和专利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之时,言晚星如今已能坦然使用这个新名字的她,也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悄然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芒。

博林艺术大学的表演与艺术藏龙卧虎,竞争激烈。

言晚星最初因语言和文化隔阂,以及内心深处尚未完全消散的阴影,表现得沉默而边缘。但她那份惊心动魄的美,以及经历过大起大落、绝望与重生后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如同被灰尘掩盖的珍珠,终有被拭亮的一天。

一门名为“身体叙事与情感表达”的进阶课程成了她的转折点。课程要求学生们抛开语言,纯粹用身体、眼神、微表情来诠释极端复杂的情感。

许多习惯了依赖台词和戏剧冲突的吉国同学感到棘手。

而言晚星,她的过去就是一座巨大的、饱含痛苦、恐惧、屈辱、挣扎、最终化为冰冷复仇火焰的情感矿藏。当她站上练习场的中央,灯光打在她苍白而精致的脸上,她不需要任何台词。

一次即兴表演,主题是“囚徒”。其他同学多在表现肉体的禁锢与挣扎。而她,只是缓缓抬起头,那双琥珀色的眼眸望向虚空,里面没有激烈的反抗,只有一种死寂的、仿佛连灵魂都已凝固的绝望,以及绝望最深处,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却因此更加令人心悸的疯狂火星。她的身体微微颤抖,不是剧烈的,而是那种长期压抑下的、神经质的细微颤栗。她甚至微微勾起嘴角,形成一个扭曲的、似哭似笑的弧度,那不是一个囚徒的表情,而是一个早已将看守、牢笼乃至自身都视为死物的、即将燃烧一切的复仇者的预告。

全场寂静。

指导教授,一位以苛刻闻名的前戏剧大师,久久没有说话,最后才深吸一口气,喃喃道:“上帝啊……这不是表演,这是真实。”

从那以后,言晚星成了教授的重点关注对象。

她开始在一些校内的小型演出和短片中担任重要角色。镜头似乎格外偏爱她那张能诉说无尽故事的脸。她表演中的那种真实到近乎残酷的张力,那种美丽与毁灭交织的矛盾感,让她迅脱颖而出,甚至开始有本地的独立电影导演向她抛出橄榄枝。

她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将那些无法言说的黑暗过去,转化为舞台上、镜头前具有毁灭性美力的艺术表达。加上她的艺术天赋,她整个人开始闪闪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和沈懿,一个在科学的理性殿堂攀登,一个在艺术的感性地带绽放,仿佛两条并行的线,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延伸。

然而,沈懿那颗历经风雨、早已习惯警惕的心,却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捕捉到一丝极不协调的杂音。

最初是极其细微的感觉。

她现自己公寓的门锁,似乎有极其细微的、非正常使用的划痕,几乎肉眼难辨,但她对自身环境的观察已刻入本能。

接着,她偶尔会觉得上下学或去诊所的路上,似乎有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但当她猛然回头或利用反射观察时,又一切正常。

她提高了警惕,检查了房间,没有现窃听器或摄像头。

她以为是“普罗米修斯”项目后续调查的余波,或者自己过于敏感。

但很快,更具体的迹象出现了。

她在夏里特医学院的校园系统账号,有一次深夜显示从另一个陌生的ip地址登录,虽然只是极短暂的尝试,并且对方显然使用了高明的伪装技术,几乎骗过了系统日志,但她预留的另一个隐蔽的验证程序捕捉到了这一异常。

另一次,她在实验室的电脑上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几乎完美的键盘记录软件残留痕迹,安装时间就在几天前,但已被清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