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之我是神医免费漫画 > 第88章 风波(第1页)

第88章 风波(第1页)

对于沈懿的歧视和排挤并未就此停止,只是从明目张胆转为更隐蔽的方式。

分组实验时,没人愿意和沈懿一组,她总是被剩下,最后只能单独操作或由老师强行安排。收作业时,她的本子总是被“不小心”掉在地上。午餐时,她独自一桌,周围几张桌子都会自动空出来,仿佛她有什么传染病。

甚至有人在她背后给她取了个外号——“山顶洞人”。

对于这一切,沈懿依旧置若罔闻。

她按时上下课,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本和自己的世界里。

她的成绩很快显现出来,数理化生几乎满分,尤其是生物和化学,其知识深度和理解力让任课老师都感到惊讶。但文史政方面,尤其是需要大量背诵和了解现代社会的科目,则相对平平,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的观点,这更坐实了她“偏科的怪胎”、“死读书的土包子”的形象。

她并不在意这些标签。她的目标明确至极——吸收知识,尤其是现代医学知识。

学校的课程于她而言,只是获取系统基础的一个途径,她真正的精力,放在更深入的自学上。图书馆、网络课程、以及通过周予安和韩家关系接触到的一些内部学术资料,才是她真正的战场。

每周五放学,她会准时乘坐长途汽车返回玉龙县,回到清风观。山间的清风、浓郁的草药气息、师父温和的目光,能迅洗涤她在省城沾染的尘埃和喧嚣。

她会为师父检查身体,探讨医案,也会在星空下打坐,巩固内息,思考一周所学。

周日傍晚,再准时返回省城的公寓。

这种两点一线、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让她与周围那些热衷于八卦、时尚、社团活动的省城同学愈显得格格不入,也使得那种无形的孤立墙越来越厚。

直到一次化学实验课。

那是一次关于强酸强碱中和反应与热量测定的实验。老师讲解完步骤和安全事项后,学生们开始分组操作。

沈懿依旧独自一人一组。

她动作有条不紊,称量、配制、搅拌,精准得如同仪器。然而,隔壁组一个男生为了炫耀,违规加快了浓硫酸的加入度,且未及时搅拌散热。

“砰!”

一声闷响,紧接着是那个男生惊恐的尖叫!

他手中的锥形瓶因为局部过热突然炸裂!

滚烫的、高浓度的硫酸溶液溅射出来,直扑向他自己的脸和手臂,还有几滴飞向旁边一个吓傻了的女生!

变故突生,所有学生都惊呆了,老师反应过来冲过去但也来不及了!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

一道身影快如鬼魅般掠过!

是沈懿!

没有人看清她是怎么动的,仿佛她一直就站在那里。她左手闪电般抄起实验台上自己刚配制好的、一大烧杯冰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精准无比地泼洒向那男生溅到硫酸的脸部和手臂!

右手则同时抓起旁边一块厚重的湿抹布,在空中一抖一卷,将那几滴飞向女生的硫酸液滴尽数拦下!

“嗤——”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色泡沫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和了绝大部分腐蚀性!那男生脸上和手臂上只留下了几点轻微的红痕,并无大碍!而被湿抹布拦下的酸液,也未能造成伤害。

整个过程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精准、冷静、高效得令人窒息!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沈懿。

她站在那里,手中还拿着那块冒着轻微白烟的湿抹布,脸色平静如常,仿佛刚才只是随手拍掉了一点灰尘。

那个差点毁容的男生瘫软在地,吓得脸色惨白,浑身抖。那个被救下的女生捂着嘴,眼泪汪汪地看着沈懿,满是后怕和感激。化学老师冲过来,看着眼前的一幕,又看看沈懿,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反应度?这精准的判断?这冷静到可怕的处理方式?这是一个高中生能做到的?

而且……她怎么会提前配制好恰好能中和硫酸的碳酸氢钠溶液?难道她预料到了?

沈懿将湿抹布丢入指定的废液桶,走到水槽边仔细清洗双手,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确实提前配制了碳酸氢钠,并非预知危险,只是她习惯性地会为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准备,这是深植于她骨子里的谨慎。

但落在别人眼中,这已然出了“优秀”的范畴,带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从此之后,班上关于“山顶洞人”的窃窃私语虽然还有,但明显少了很多,尤其是当面挑衅的行为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敬畏、好奇和些许疏远的观望。

那个被救的女生后来鼓足勇气给沈懿送了一盒巧克力表示感谢,沈懿只是淡淡点了点头,收下了,依旧没什么话。

沈懿对此依旧不甚在意。

要知道化学实验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充斥着古怪气味、繁琐步骤和可能潜在危险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对于沈懿,这里却仿佛一座为她悄然打开的、通往更深层次认知的秘藏殿堂。

那股刺鼻的硫磺或盐酸气味,于她并非单纯的异味,而是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强烈存在感的宣告。

那些玻璃器皿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她耳中如同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对应着物质形态的精准转换。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化学方程式,在她看来,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游戏,而是一幅幅描绘着物质生死轮回、能量流转交媾的动态星图。

她师承毒圣门下,不仅有《万毒纲目》此类的毒经,更是学习深入了历经无数代医道毒师增补的大智慧,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经验主义的极致——观察、试错、归纳、应用。

她学习了成千上万种草木、金石、虫兽的毒性、药性、相生相克,还有无数玄奥的炮制方法:煅、煨、炙、炒、蒸、煮、浸、飞、伏……每一种手法都旨在激、转变或中和材料的某种“性”。

这种“性”,古人用阴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归经等概念来描述,玄妙而模糊,依赖传承者的“悟性”和“手感”。例如“砒霜,性大热,有大毒,蚀疮祛腐,劫痰定喘。然其性烈暴悍,需以绿豆同制,或以醋淬九次,缓其燥烈之性。”

为何是绿豆?为何是醋?为何要九次?古方只言“制其毒性”,至于如何“制”,其内在机理为何,皆语焉不详,全凭经验与感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