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派车接流民?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妙啊!少爷!
周福最先反应过来,一举三得!老奴这就去办!
李伯也明白了其中关节,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个法子好!地不荒,人心也暖了!
……
谷雨方过,暮春的阳光已带上几分暖意。
镇北县衙的后堂内,唐知县正对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出神。
窗外传来隐约的吆喝声与车马声,那是春耕最后的忙碌。
他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刚刚由户房主事亲自送来的一份简报上。
简报上的墨迹尚未全干,清晰地写着:
本年春耕已近尾声,全县垦种面积约为往年之三倍有奇,已完成十之九八。
“三倍……九八……”
唐知县无意识地捻着胡须,低声重复着这两个数字,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放下文书,起身吩咐:“备轿,去城外看看。”
小半个时辰后,唐知县站在了县城外一处地势较高的坡地上。
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位见惯了春耕秋收的知县也为之震撼。
视线所及,原本在冬日里显得荒凉寂寥的龙江北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已被规整的田垄覆盖,大片土地上嫩绿的秧苗在春风中微微摇曳,焕着勃勃生机。
江岸线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型水车如巨人般屹立,
巨大的轮辐在江流推动下缓缓转动,出沉稳的吱呀声。
清澈的江水被竹筒舀起,顺着新修的木质渡槽流向远方,
像一条条蜿蜒的巨龙横跨田野,将生命之水送往去年还是一片荒芜的北岸。
更远处,那些曾经被视为鸡肋的坡地、旱地,
此刻也大多被开垦出来,点缀着耐旱的豆苗与杂粮。
田间地头,依稀可见农人忙碌的身影,
甚至还能看到几架样式新颖、效率颇高的犁具在畜力的牵引下进行着最后的耕作。
“大人,”陪同前来的王主簿指着远处,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您看龙江北岸那边,年前还是一片芦苇荡,如今已全是上好的水田了。
陈家组织人力开挖沟渠,引水灌溉,这效率……下官闻所未闻。”
唐知县没有立即回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带着泥土芬芳的春风吹拂官袍。
他看到的不仅是三倍的耕种面积,更是一种被强行催、近乎狂暴的生产力。
“东翁,”师爷悄无声息地走近,
“下官方才去城外转了一圈,实在是叹为观止。
几乎找不到一块闲田,连往年无人问津的边角地,如今都撒了种。
陈家组织的那些‘垦殖队’效率奇高,更别说他们还派了车队去接佃户……”
唐知县轻轻颔:“他不仅解决了无人种地的困局,更是没有错过农时。”
“……一下陈家的车,眼见着土地已经播了种,个个都跟吃了定心丸一样,”
师爷感慨道,“对陈家、对咱们镇北县,那是千恩万谢,安置起来也格外顺当。
人心,这才是真正的人心啊!”
回到县衙,唐知县再次望向窗外,喃喃自语:“朝廷……这次恐怕是选错了。”
这声音很轻,却像一道惊雷,在寂静的后堂里炸开。
师爷猛地抬头,脸上血色褪尽,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东翁向来谨言慎行,对朝政从不妄加评议,更何况是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第o章局势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