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魏氏则看到笑眯眯的范先生,已经心生好感了。
她开口问道:“范先生这趟过来是来寻俺家老王的?”
“都寻,都寻,也寻你的。”范先生笑着看了一眼站在王魏氏身后的王瑞芝,越笑的开心了。“今儿是上门给贵府小闺女说媒来了。”
听到这里,王魏氏心下了然,指挥了王瑞芝上灶间忙活去,离开了院子。
王魏氏倒是已经接待过几个来给王瑞芝说媒的人了,但是没有一个像眼前这个范先生这般气质。她没读过书,形容不来,只是觉得这个范先生看着就亲切。
“我是咱古桥范氏,叫继泽。今儿是受咱古桥的爱国民主人士,杨庆远,杨先生所托,给他儿子求娶咱闺女的。”
王魏氏脑袋里转了好几个圈,都没想起来古桥县里有个杨庆远和她家有关系。不过没等她问出来,范先生就继续道:“就是日本人时候,借住在你村的杨老爷家。”
王魏氏腾的一下就坐直了身子,杨老爷家?杨老爷家里就一个儿子,不就是那杨少爷,杨绍云吗?
此时的王魏氏,心里真是天人交战。杨老爷家成分是地主,虽然顶了个爱国民主人士的头衔,可是也没少受人欺负。虽然他家不用被公开批斗,但是组织学习,改造思想啥的半点都落不下。这要是嫁过去,以后连家里的孩子都得顶个地主后代的帽子,可咋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另一方面呢,王魏氏却深知,这一家子人品还是可以的。杨太太那些年因为小女儿没了,精神不济,她帮着韩奶娘,韩姐姐,一起招呼着。有点地主太太的优越感,可是住在村里那些年,也早就磨没了。只剩一个女儿杨静仪,这岁数看着也该嫁了。倒是就不存在什么姑嫂矛盾了。
最重要的是,杨绍云这孩子,王魏氏算是看着长起来的。日本人刚来时候,那股子少爷的劲气,在高泷那些年都磨平了。读书那些年,也时不时的替杨老爷上来看看他们一家,带点特产。也算是走动的勤快。人长得是真好看,高高的,文文气气的,一看就是读过书的。年纪比瑞芝大了九岁,倒也不算啥。大点好,会疼人。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读过书的人,咋也缺不下口饭吃。
王魏氏这心里打架打的厉害,面上还不能显出来,只是笑着和范先生继续聊着:“俺得等俺家老王回来以后商量商量。范先生不着急就先坐坐,老王也快下班了。你稍等等。”
范先生当然不能走,这趟,他就是带着任务来的。他给杨绍云当了几年的先生,又对杨绍云之前在他姨母家所有的遭遇全都一清二楚,他也心疼这个孩子不容易。这门亲事,虽然是杨老爷想提的,但是总归,绍云没有拒绝不是。那他怎么也得帮一把。
双方都不急着聊正题,就都放松了下来,开始拉挂些家常。王魏氏还让王瑞芝赶紧泡了杯茶叶给范先生端来。
一边喝茶,一边王魏氏就打听起了杨老爷家里这些年的事情。
范先生笑道:“有了爱国民主人士的头衔,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杨老爷以前对人好,也就没人使劲欺负。县里还有人保,他们在村里倒是过得不难。”
“崔科长虽然是调到清河市了,可是杨老爷一家住的还是人家崔科长的老窑洞,也算是护住他们了。”
“至于说家产,虽然不能和以前比,但是妹子你放心,人家家里樟木箱子还几十口了,咱闺女嫁过去是享福,肯定不是受苦去了。”
“再加上绍云自己也是个好的,考上那职业高级学校,人家国家现在都叫中专了。毕业了,就叫分配到清河市机械厂当会计了。还分的宿舍。”
“清河机械厂你们肯定听说过,大厂子,还分房子住。等结了婚,绍云就能打个申请,搬到家属院住的。”
“你家是城市户口,绍云靠自己也是城市户口,还吃的公家的粮,咱孩儿嫁过去肯定吃不了亏。”
王魏氏越听,心里的天平就越是向着杨家倾斜了。只是,王长顺还没回来,她还是不好就应下。于是岔开话题,问起了范先生的来历。
在听到范先生以前是杨太太姐姐家的陪嫁账房先生。后头又在高泷的学校当了几年的先生,还是教过杨绍云的,王魏氏就觉得,杨老爷家的这趟提亲,很是有诚意了。
等到王长顺下班到家,王瑞林和崔满仓也差不多同时到家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和范先生聊的有来有往的。终于,王长顺还是拍了板,定下了这门亲事。
王瑞芝从下午范先生和她妈聊天开始,就偷听到了。别看她和小鬼子撒谎不眨眼的,可是这种时候,女孩子家家的,总是脸皮薄一些。听着院子里的动静,看着灶火,时不时的拿拨火棍扒拉一下,也不知道扒拉个啥,只是那火焰,映在她脸上,不知道是羞的,还是热的,脸上更红了。
她想着那个高高瘦瘦的好看的少爷,虽然心里的想法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是一想到他是个读书人,心里就觉得热乎乎的了。
喜欢大槐树下有人家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槐树下有人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