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树与花歌曲 > 第110章 手稿中的灵魂呼救8(第2页)

第110章 手稿中的灵魂呼救8(第2页)

他需要更强大的监控手段,需要能捕捉和解析那种瞬间“倒影”的设备,需要……理解那种连接的本质。

他回到控制台前,开始起草一份新的、更加复杂、也更加昂贵的设备采购和改造清单。他的眼神疲惫,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坚定。

间隙依然存在,但比他想象的要脆弱得多。

而守护,注定是一场看不到尽头、并且需要不断升级军备的战争。

他看了一眼监控屏幕上定格的、那个淡薄的沙漏轮廓,然后,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面前无穷无尽的数据和设计图中。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但林默知道,另一场无声的、更加漫长的暴雨,才刚刚开始落下第一滴雨点。

白色仓库的灯光,在林默眼中不再代表安全,而是凸显出自身极限的刺眼标记。雷暴之夜那个淡薄的沙漏轮廓,像一枚生锈的钉子,楔入了他的现实。防御,必须升级。被动观察,必须转向主动预警,甚至……理解那种“连接”的机制。

他的研究转向了更深奥、也更危险的领域。他不再满足于监测光线和影子,开始涉足理论物理的边缘地带,搜寻那些关于维度、信息结构、意识与物质交互的未经验证的前沿假说。他联系了一些处于学术边缘、研究“异常现象”的独立学者和工程师,用精心编造的理由和丰厚的报酬,定制设备,获取零散的知识。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块块冰冷且形状不明的拼图。他学会了使用干涉仪探测空间本身的微小畸变,布置阵列监听来自“背景噪音”之外的特定频段信息涟漪,甚至尝试设计能够短暂稳定局部时空曲率的生器——理论上,这或许能加固现实壁垒,或者至少,在“倒影”出现时,能争取到更长的观测时间。

仓库不再是纯白的空间,它逐渐被各种闪烁的指示灯、缠绕的线缆和造型古怪的实验装置占据,像一个科幻电影里的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冷却液和某种高频设备特有的焦糊味。林默穿梭其间,眼下的乌青越来越重,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一种混合着疲惫和亢奋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在玩火。每一次启动那些基于未经证实理论的设备,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甚至可能主动撕开他试图封堵的裂缝。但他别无选择。被动等待下一次“雷暴”,无异于坐以待毙。

在此期间,他持续监测着所有与《未删减的黄昏》相关的信息流。小说依旧在再版,讨论度维持在文学圈的正常水平。没有新的、类似年轻人或张桐的异常案例出现。一切风平浪静。

但这平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那个“睡着了”的东西,是在积蓄力量?还是它的“饥饿”周期尚未到来?

一个深夜,他正在调试一套基于“量子纠缠隐喻”(他自己起的名字)的信息感应装置。这套装置试图捕捉可能从那个“黄昏”维度泄漏出来的、非经典的关联信号。突然,主控电脑出一连串急促的、并非预设警报的尖鸣!

不是设备故障。是感应阵列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结构奇特的“信息脉冲”。

林默扑到屏幕前。数据流飞滚动,经过初步解码,呈现出的不是图像,也不是声音,而是一段……文字片段。残缺,扭曲,仿佛经过严重干扰,但依稀可辨:

“……守夜人……不再……追寻……”

“……书页……自行……翻动……”

“……城墙……汲取……光……”

这段文字的风格,与《未删减的黄昏》如出一辙,但内容……是小说里没有的!像是在描述那个“黄昏之城”内部,在他那一次撞击之后,生的变化!

守夜人不再追寻?是因为失去了目标,还是……找到了?书页自行翻动?是“原初之书”出现了自主性?城墙汲取光?它在……主动吸收能量?

这段信息脉冲只持续了不到零点三秒,随即消失,再也无法捕捉。

林默感到一阵寒意。这不是侵蚀,这是……通讯?或者说,是那个结构内部状态的“泄漏”?是因为他之前的撞击造成了某种永久性的损伤,导致它偶尔会“泄压”?还是……它开始适应,甚至开始尝试与“外部”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立刻将这段信息碎片加密存档,与之前所有的数据并列。这可能是致命的毒药,也可能是唯一的解药。

随后的几个月里,类似的、极其微弱且短暂的信息脉冲又出现了几次。内容依旧破碎,但拼凑起来,逐渐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那个黄昏之城,似乎正在从被动的“存在”,向着某种更积极的、具有某种“意图”的状态演化。

“……低语……不再……源于……虚空……”

“……影子……开始……孕育……形态……”

低语有了源头?影子在孕育形态?

林默想起他意识脱离前,看到的那个短暂清晰的“影子女仆”。难道那不是偶然?难道那个结构,在吸收了多个意识之后,正在其内部催生出某种……衍生的、半自主的存在?

这个可能性让他毛骨悚然。如果那个结构不再仅仅是一个饥饿的囚笼,而开始演化出内部的“生态”,甚至……“意志”,那意味着什么?

他需要更多的数据。他需要知道,那个沙漏中央的“点”,那个他曾经撞击的目标,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他修改了实验方案,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对那种短暂信息脉冲的捕捉和解码上,并尝试设计一种能够向脉冲来源方向送微弱“探询”信号的装置。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鲁莽的计划——主动向那个沉睡(或者说,正在生变化)的巨兽送信号。

他知道这风险巨大,可能惊醒它,可能为它提供新的“坐标”,甚至可能引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

但被动观测得到的信息已经到达瓶颈。他需要突破。

喜欢树与海:开拓,旅行,音乐请大家收藏:dududu树与海:开拓,旅行,音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