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栖梧龙玄澈 > 第93章 景琰主战(第1页)

第93章 景琰主战(第1页)

夜色未褪,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重。东宫书房内,烛火已将燃尽,淌下的烛泪堆积如丘,映照着两张苍白而疲惫的脸。

赵怀安带来的噩耗,如同冰水浇头,让景琰和林夙瞬间从焦灼的等待坠入了刺骨的寒渊。关键的证人死了,在距离京城仅三十里的地方,在他们自以为周密的安排下,被一场精准的伏击灭了口。不仅仅是线索中断,更是对手对他们行动的了如指掌和赤裸裸的挑衅。

“我们的人……伤亡如何?”林夙的声音干涩,他扶住摇摇欲坠的景琰,自己却也需靠着桌案才能站稳。

赵怀安单膝跪地,重伤的左臂简单包扎着,血迹仍在渗出,他虎目含泪,咬牙道:“折了八个兄弟,重伤五个,轻伤……几乎人人带伤。伏击者身手狠辣,配合默契,不像寻常匪类,更像是……军中好手或训练有素的死士。他们目标明确,直奔老库吏而去,得手后立刻撤退,毫不恋战。”

“军中好手……死士……”景琰喃喃重复着,眼中是血丝织就的网,网住的是滔天的怒火与彻骨的冰冷。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笔砚乱跳,“萧景宏!他怎敢!他怎敢如此!”

这已不仅仅是党争,这是戕害忠良(虽是小吏,亦是证人),这是罔顾法纪!为了阻止漕运案的调查,他们竟敢在京畿重地动用武力,截杀朝廷证人和东宫侍卫!

“殿下,冷静。”林夙强压下喉头的腥甜(那是急火攻心与旧伤未愈交织的产物),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此刻愤怒,正中了对手下怀。他们此举,不仅是为了掐断漕运案的线索,更是为了打击殿下,让您方寸大乱,无法集中精力应对边关之事。”

景琰胸膛剧烈起伏,呼吸粗重,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眼睁睁看着忠勇之士为自己送命,看着扳倒对手的希望瞬间破灭,这口气,如何能咽下?

“证人已死,漕运案短期内难以再有突破。我们……我们还能如何?”景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希望被碾碎后的茫然。

林夙的目光投向窗外那沉沉的夜色,眼神却锐利如即将破晓时最冷的那颗星:“殿下,我们还有朝堂。证人虽死,但杜衡先生提供的账目疑点和我们之前掌握的零星证据仍在。更重要的是,我们此刻,必须将所有力量,集中于一点——朔风城!”

他转向景琰,语气斩钉截铁:“二皇子党为何要在此刻冒险灭口?正说明他们感到了危机,他们怕漕运案与边关危机产生联动,让他们腹背受敌。如今他们自认为斩断了我们一臂,必定志得意满,在朝堂上对救援朔风城之事会更加肆无忌惮地阻挠。而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是说……”景琰似乎抓住了什么。

“置之死地而后生。”林夙一字一顿道,“既然暗处的棋路已被斩断,那就在明处,在朝堂之上,与他们决一死战!殿下,今日早朝,您不能再有任何保留,必须倾尽全力,哪怕……哪怕触怒陛下,也要争得救援朔风城的机会!这是为了秦将军,为了北境将士,也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东宫,尚未倒下!”

景琰看着林夙,看着他苍白脸上那双燃烧着决绝火焰的眸子。是啊,退路已断,唯有前行。他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怒火与悲愤强行压入心底,转化为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力量。

“好。”他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袍袖,眼神恢复了清明,甚至比以往更加锐利,“那就……战吧!”

辰时正,景阳钟响,百官入朝。

金銮殿内的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许多人已经风闻了昨夜城西外的“匪患”以及东宫侍卫的伤亡,各种猜测在暗流中涌动。二皇子萧景宏站在班列前端,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目光偶尔扫过景琰,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与挑衅。

皇帝萧彻高坐龙椅,面色疲惫中带着不耐,显然连续的边关急报和朝堂争吵让他心力交瘁。

“众卿,朔风城军情紧急,援军与弃守之议,今日必须有个决断。”皇帝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兵部,户部,你们商议的方案如何了?”

兵部尚书赵擎与户部尚书钱有道对视一眼,出列奏报。他们呈上了一份看似周全,实则充满拖延和妥协意味的方案:从周边缓慢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待准备“充分”后再行出,并且主力仍集中于雁门关,视情况决定是否真正救援朔风城。

这方案,几乎是变相支持了二皇子“弃城”的主张。

萧景宏立刻出列附和:“父皇,赵尚书与钱尚书老成谋国,此乃万全之策!既可示朝廷救援之意,稳定军心,又可避免大军仓促出击,陷入北狄埋伏之险。”

几位二皇子党的官员也纷纷出言赞同。

景琰闭上了眼睛,将最后一丝犹豫彻底摒弃。他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动作沉稳而坚定,与他年轻的面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以为,此方案非但不能解朔风城之危,反而会将其推向绝境!”他的声音清朗,穿透了殿内嘈杂的附和声,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所有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皇帝也微微蹙眉:“太子有何高见?”

景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赵擎和钱有道,目光如炬:“赵尚书,钱尚书。请问,按此方案,第一批援军何时能抵朔风城?粮草又何时能到位?”

赵擎支吾了一下:“这个……调兵遣将,筹集粮草,皆需时日,快则半月,慢则……”

“半月?”景琰猛地提高声调,打断了他,声音中带着悲愤与质问,“诸位大人可知道,朔风城粮草仅能维持不足十日!秦岳将军身中流矢,伤势未明!你们这‘快则半月’的方案,是去救援,还是去给朔风城收尸,去给秦将军和数千守军送葬?!”

他的话语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内。一些官员面露惭色,低下了头。

“太子殿下!”萧景宏厉声喝道,“你休要危言耸听!军国大事,岂能儿戏?自然要准备周全!”

“准备周全?”景琰猛地转身,目光如利剑般直刺萧景宏,“二皇兄口中的周全,就是坐视孤城陷落,忠良殒命吗?就是要将大胤国土,拱手让于狄虏吗?!”

他不再看萧景宏铁青的脸色,转身面向皇帝,撩袍跪地,声音沉痛而激昂:“父皇!儿臣昨夜得一梦,梦见朔风城破,火光冲天,我大胤将士血染疆场,百姓流离失所!梦见秦岳将军浑身是血,立于城头,遥望京师,质问儿臣,朝廷为何不救?!”

这半真半假的话语,带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让殿内不少人为之动容。

景琰抬起头,眼中已隐有泪光闪烁,但他强忍着不让其落下,继续道:“父皇,朔风城非只是一城一地!它是我大胤北疆的脊梁!是万千将士用血肉筑起的屏障!今日若弃朔风,明日就能弃雁门,后日就能弃这京城吗?!民心不可失,军心不可寒,国土……更不可轻弃啊,父皇!”

他重重叩,额头触碰到冰冷的金砖:“儿臣知道,仓促救援确有风险。但固守待援,尚有生机;弃城退守,则是自毁长城,必致全局糜烂!儿臣恳请父皇,立刻下令,命京营精锐即刻开拔,轻装疾行,驰援朔风!粮草后续跟进!同时严令周边州府驻军,不惜一切代价,向朔风城靠拢,牵制敌军!”

“父皇!”萧景宏也急忙跪下,“太子此言,是要置我大军于险地啊!京营乃京城屏障,岂可轻动?若救援不成,反损精锐,京城危矣!”

“京城安危,儿臣岂敢不顾?”景琰立刻反驳,思路清晰,“北狄主力围攻朔风,后方必然空虚。我京营精锐突击,正可攻其不备!即便不能立刻解围,亦可大大缓解朔风城压力,为后续援军赢得时间!反之,若坐视朔风城陷落,北狄士气大振,整合力量后,下一个目标,必是兵力空虚的雁门关,届时,京城才真正危矣!此乃唇亡齿寒之理!”

他再次叩,声音带着一丝决绝的沙哑:“父皇!儿臣愿立军令状!若因救援朔风致使京城有失,儿臣……愿以死谢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