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栖梧龙玄澈的番外 > 第111章 仪式顺利(第1页)

第111章 仪式顺利(第1页)

皇帝那句“彻查”和“不得外出”的旨意,如同两道冰锥,狠狠扎在太庙前冰冷的广场上,也扎在了萧景琰与林夙的心头。刚刚因祭祀“顺利”完成而稍稍松懈的气氛,瞬间冻结。

玉辇在前呼后拥中离去,留下被无形枷锁禁锢的太子一行人。周围的宗室勋贵、文武百官,目光各异,有同情,有审视,更多的则是幸灾乐祸与避之不及。方才祭祀时那庄严肃穆的场景犹在眼前,转眼间,储君便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且此次还牵扯上了一条朝廷命官的性命。

萧景琰站在原地,冕旒下的面容苍白,紧抿的嘴唇透露出他极力压抑的震惊与屈辱。他看向身旁垂肃立的林夙,只见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尊没有情绪的玉雕,但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回宫。”良久,景琰才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声音沙哑。他挺直脊背,维持着储君最后的体面,一步步走向那辆象征着尊贵,此刻却如同囚笼的玉辂。

返回东宫的路,寂静得可怕。车轮碾过青石路面的声音,单调而沉重。车厢内,景琰闭目靠在软垫上,眉宇紧锁。林夙跪坐在一旁,沉默地为他斟了一杯安神茶。

“夙,”景琰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沈括……当真会自尽吗?”

林夙斟茶的手稳稳当当,没有洒出一滴。他将茶杯轻轻放在景琰手边,低声道:“殿下,沈大人是否自尽,已非关键。关键在于,陛下认为他‘应该’是自尽,或者说,有人需要他‘是’自尽。”

景琰睁开眼,眸中是一片深沉的寒意:“所以,这是一石二鸟。既除了可能泄露秘密的沈括,又将嫌疑引到了东宫头上。父皇他……会信吗?”

“陛下信不信,并不全在证据。”林夙的声音依旧平静,分析却如刀锋般犀利,“在于陛下是否愿意相信。祭器之事,陛下心中必有疑虑,只是苦无实证,且大典在即,不便作。如今沈括‘认罪自尽’,恰好给了陛下一个台阶,也将所有目光引向了东宫的管理疏失。陛下顺势将殿下软禁,既是惩戒,或许……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至少在查清之前,不让殿下再卷入更深的漩涡,也杜绝了他人再借此生事。”

“保护?”景琰唇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弧度,“是啊,父皇总是如此‘保护’朕。”他用了“朕”这个自称,带着一丝自嘲,更透露出内心对父皇帝王心术的冰冷认知。

玉辂驶入东宫,朱红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出沉闷的声响,仿佛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也隔绝了自由。

软禁的生活,并未立刻显现出它的严酷。东宫一切用度照旧,宫人侍卫各司其职,只是所有对外联络被切断,未经皇帝特许,任何人不得出入东宫大门。

景琰被变相软禁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传遍朝野。原本因祭祀“顺利”而稍有回升的太子声望,再次跌入谷底。弹劾太子“御下不严”、“德行有亏”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皇帝的御案。光禄寺乃至内务府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无数官员被牵连下狱,朝局愈人心惶惶。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三皇子萧景哲,却仿佛置身事外。他甚至在一次觐见时,还“忧心忡忡”地为太子求情,言道“皇兄必是一时失察,遭小人蒙蔽”,其伪善姿态,令知晓内情者齿冷。

东宫内,气氛压抑。

景琰将自己关在书房,大部分时间都在临摹字帖,一笔一划,力透纸背,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懑与无力都倾泻其中。他不再轻易召见属官,连苏婉如递上的文书也批阅得心不在焉。

林夙则变得更加沉默。他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一丝不苟地打理着东宫的内务,确保在如此困境下,东宫依旧井井有条。但他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他秘密召见了小卓子。

“沈括‘自尽’前,可有什么异常?接触过什么人?”林夙的声音在值房内低低响起。

小卓子努力回忆着:“那日从斋宫回来,沈大人一直魂不守舍。奴才按您的吩咐,暗中留意,他回府后似乎见了……见了三皇子府上的一个长随,但隔得太远,听不清说了什么。之后没多久,就传出了他自尽的消息。”

三皇子府的长随……林夙眼神一凛。这几乎坐实了沈括是被灭口。

“祭坛上取回的样本,分析得如何了?”林夙又问。

小卓子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纸包和几张潦草的记录:“奴才找了好几个老工匠辨认,都说那滑腻之物,并非寻常油脂,而是一种混合了特殊鱼胶和矿物粉的粘合剂,干涸后极滑,且遇热(比如香火热气)会微微软化,更加湿滑。这东西……常用于修复一些精巧器物,或者……制作赝品时临时固定。”

修复器物?赝品?林夙脑中瞬间闪过鬼手张的话——“裂纹不完全是新伤,像是利用了原有的、极其细微的铸造瑕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祭坛的石板是旧的,青铜鼎也是旧的……对方并非无中生有地制造危机,而是精准地找到了这些旧物上本就存在的、不为人知的“弱点”,然后加以利用和放大!

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心机和情报能力!需要对宫廷内这些陈年旧物、建筑结构了如指掌!

“还有,”小卓子补充道,“柳先生那边托人悄悄递了话进来,说他查阅旧档有了新现,与……与林家旧案可能有关联,但详情需当面禀报。”

林家旧案!柳文渊!林夙的心猛地一跳。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与旧案相关的线索都可能是破局的关键,也可能是致命的陷阱。然而如今东宫被围,柳文渊如何进得来?

正在林夙凝神思索之际,书房外传来通报声:“殿下,高公公奉陛下口谕到。”

景琰与林夙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这个时候,高公公前来,是福是祸?

两人整理衣冠,来到前厅。高公公依旧是一副万年不变的恭谨表情,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捧着一些锦盒。

“老奴参见太子殿下。”高公公躬身行礼。

“高公公不必多礼,可是父皇有何吩咐?”景琰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

高公公直起身,脸上挤出一丝模式化的笑容:“陛下口谕:太子近日于东宫静思己过,心有所悟,朕心甚慰。念及祭祀宗庙,太子克尽礼制,未失大体,特赏赐南海珍珠一斛,贡缎十匹,新茶五斤,以示嘉勉。望太子日后更加勤勉谨慎,勿负朕望。”

口谕的内容,让景琰和林夙都微微一愣。

赏赐?在软禁期间给予赏赐?这分明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是帝王心术的典型体现。既维持了惩戒的姿态,又稍稍释放了一丝缓和的信息,不至于将太子彻底逼入绝境,也让外界,尤其是那些还在观望的朝臣,摸不清皇帝的真实意图。

“儿臣,谢父皇恩典。”景琰躬身领旨,语气依旧平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