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雪见春朝 > 第四十六章(第2页)

第四十六章(第2页)

“昨岁丰收,十之八九的州县,在上交完应纳的赋税後,都仍有大量盈馀。西北蛮夷对边境一直虎视眈眈,衆学子认为,可应增加各州县的赋税,充盈国库,为西征匈奴作准备?”

“这。。。。。。”

“应该怎麽办好?要不要加赋税啊?”

“西征匈奴可扬我国威,但增加赋税,百姓岂不是又加重负担?”

底下的学子们低声私语地议论着,大多数士子都是顺应着诗赋这条老路子,十几年来对国事并不太关心。春闱时乍一看到试题,心已经凉了一大半。没想到好不容易挨过了春闱,从千军万马中挤过那条通往金銮殿的独木桥,等在前面的又是一个难关。

“太子殿下,容学生作答。”一个人率先开口。袁微回头一看,他记得那人,当日在驿站时曾有过一面之缘,好像是从荆州来的。

李琮颌首。

“学生认为,不宜增加赋税。收成这事,三分靠人力,七分由天定。前几年恰逢老天保佑丶圣德垂泽,方能有连着几年的丰收。但人算不尽天时,若是贸然增加赋税,万一今年收成一般,受苦的还是百姓们。还望殿下深思。”

“嗯。”李琮淡淡点头,不作评价,也没有表态,环视其馀考生,“其馀学子呢?”

“榜眼,是文尚书的独子吧。”李琮的目光定在了文棋身上。

“是,殿下。”文棋自方才题目一出,脑子便一片空白。此时更是冷汗直冒,还必须强行让自己的动作与语气保持镇定。

“孤记得你的策论中,有提到便民的“农事十条”。虽然中规中矩,但若是真能缓慢推行,假以时日说不定能惠及颇多百姓。你虽出身长安,却能有体察百姓之心,属实难得。今日正好涉及农事,你有什麽看法?”

“回殿下,我。。。。。。”文棋吞吞吐吐。

“大胆!殿下面前,不得无礼!”一旁太监尖细的嗓音,忽地响起。

文棋措不及防吓了一跳,双腿抖了抖,险些就要跪倒。

“太子殿下面前,怎麽能自称‘我’呢?”

“这个文棋还是文尚书之子,怎麽这点规矩都不懂?”

两旁大臣的声音虽小,但还是一点不落地全部传入文棋耳中。

文棋不可遏制地升起一股怒气与懊恼。文棋最讨厌“文尚书独子”这个名字。因为自从文棋记事起,每每听到这几个字,後面接的从来不是什麽赞扬他的真心话,都只是对父亲的奉承罢了。抑或是像今日这样,认为他的行为配不上“文尚书独子”这个身份。

“文棋。文棋。”太监细细尖尖的声音把文棋飘走的注意力强行拉了回来。“赶紧作答。殿下面前,怎可走神发呆。”

文棋异常的举止勾起了李琮的怀疑,他狐疑地审视着文棋。

文棋本就心虚,李琮的目光,更是加深了他的慌乱。

“‘农事十条’想来是个惠国惠民的良策,文学子不妨先说与我们听听。”站在左侧的文臣中,有一人开口了,是工部的人,历来与文瀚不和。

“农事十条。第一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第二是。。。。。。”文棋受不了了,擦了擦额上的冷汗,磕磕巴巴地背着,背到第二条时却卡住了,怎麽也想不起来。

文棋当时是考前熬夜背下来的。一考完当日,文棋为了不留下任何证据,马上就把书房中写下策论内容的纸全部烧了。现下已经几天过去,又是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下,文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自己作答过的内容了。

“奇怪。明明是文学子自己写的策论,怎麽自己却记不得了?”那人身边的另一个文臣,阴阳怪气地开口,“莫不是,行了什麽见不得人的手段吧?”

李琮也觉得文棋的反应实在太过心虚,肃声道:“文棋。为何迟疑不语?”

李琮的质问仿佛是压垮骆驼的最後一根稻草,文棋腿一软,没撑住,“啪”地跪倒在地。

衆人一片哗然。

文瀚也是急得满头大汗,正与出列为文棋解释一二。可还没等文瀚开口,李琮便皱着眉,下令,“将文棋带回礼部。调出他作答的考卷。翰林院的人也一起去。”

“其馀人散了吧。”

人群攒动中,隔着三三两两小声议论的人,文棋绝望地跪在地上,对上了文瀚焦急的眼神。

没等文棋辨出那份藏在布满皱纹眼框内的担忧与关心,两个侍卫就步入大殿,将文棋押走了。

“阿瑄,你也一起来。”

“是,皇兄。”

李瑄看着文棋被带走的背影,又想起昨日自己对皇兄说的话。

“皇兄不要太过劳累了,要注意身体。”李瑄与刚刚议完事丶离开东宫的几人擦身而过,一入室内,便看见李琮俯在卷册中的身影。

“嗯。”李琮匆匆应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

“明日学子们入殿觐见之後,便要赐官了,皇兄此次负责的科考一事,也终于能结束了。”李瑄顿了顿,“皇兄想给寒士子弟机会,但也不可操之过急,世家们毕竟在朝中根系颇深,想要拔出他们的势力,并非一日之功。”

李琮擡头,疑惑地看向李瑄,放下笔,走到李瑄身边。“阿瑄,这阵子,你明里暗里多次让我不要操之过急,你是不是发现了什麽?”

迟疑在李瑄眼中一闪而过,他笑笑,“没有,只是不想让皇兄太过劳累罢了。”

李瑄与药泉多年一直有往来的事情,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皇兄与母後。但此刻,他站在金銮殿上,心里隐隐不安。李瑄不知道,他隐瞒天界的选择,是否正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