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锅炉房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李来奇发现几乎每张奖状上都写着爸爸的名字,名字下面的大字毫无疑问代表了这张奖状的意义和含金量,有“技术能手”丶“节能标兵”丶“优秀教职工”丶“先进工作者”等等荣誉称号,不只是学校给爸爸颁发的荣誉,还有镇里县里,甚至还有市级的嘉奖。
那些没有爸爸名字的奖状也都是对他所在部门的表彰,尤其是连续获得的校级“安全生産先进集体”和县级“安全生産示范岗”等荣誉,是对他尽职尽责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李来奇能想象得到,这些东西都是爸爸用无数个日日夜夜换来的。
看来爸爸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他只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滦中一千多名师生的身上,尽全力保障了每个寒冬大家都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热水。
事情虽小,但足够让人安心。
还有那些锦旗,上面无不是对爸爸的溢美之词,有的夸他业务精湛丶技术高超,有的感谢他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每一面锦旗的背後仿佛都有一个故事,讲述着爸爸身为锅炉房工人默默付出丶甘于奉献的点点滴滴。
看着满墙的奖状和锦旗,李来奇心中五味杂陈。
这真的是我爸爸吗?他不禁问自己,甚至怀疑是不是别人和爸爸重了名,毕竟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叫“李明”的人他知道的就有三个,如果说这只是巧合的话,那他们班两个叫“王静”的同学又是怎样的缘分呢?
他不是不愿意相信,只是震撼来得太突然,暂时说服不了自己而已。
後退两步,李来奇转身走到靠墙的写字台旁。厚重的玻璃板覆盖了整个台面,下面压着很多照片,有几张是爸爸年轻时候的样子,除了头发和身材之外,爸爸的眼神跟现在没有两样,依旧坚定而深邃。
更多的是一群人站在台上领奖的照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装束,不同的时代,但站在中间的是同一个人。
好吧,有图有真相,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几十平方米的锅炉房里不存在两个叫“李长信”的人。
李来奇笑着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有点儿莫名其妙。
他的目光在玻璃板上自由游走,最後落到了一个白色相框上,里面有张看起来很新的照片,照片中的四个人他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高个子小夥儿说的那张全家福。
那是李来奇奶奶去年冬天过六十大寿的时候照的,面容慈祥的奶奶坐在正中间,李来奇笔直地站在奶奶的身後,爸爸妈妈一左一右分列两旁。
一家人笑容含蓄,表情略显僵硬,唯独李来奇毫无顾忌地咧着嘴,因为只有他听了摄影师的话,高喊了一声“茄子”,这个画面就定格在了那个有趣的瞬间。
虽然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没怎麽笑,但他知道全家人是很开心的。
那天奶奶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红色缎面小棉袄,她说自己当年出嫁的时候都没穿过这麽喜庆的衣服。
那天爸爸和妈妈颇有情调地开了瓶红酒,却借口说是为了庆祝李来奇第一次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三等奖,那是爸爸妈妈第一次喝红酒。
妈妈抱怨红酒一股子酸味不好喝,以为是酒坏了但依然一杯接一杯地喝得一滴也不剩,直到照相的时候俩人的酒劲儿还没消,不用化妆脸蛋儿都是红扑扑的。
那天李来奇美美地吃了一顿妈妈包的饺子,羊肉茴香馅儿是他的最爱,他还毫无节制地喝了整整一大桶可乐,简直爽得不要太爽。
从那以後就再也不想吃羊肉茴香馅儿的饺子了,因为照完相回去的时候,他打了一路的嗝,每一个嗝都充满了浓郁的茴香味。刚开始还回味无穷,打到第30个以後就已经想吐了,相当于又吃了30个饺子,再打再吃,吃完再打……再喜欢的人也受不了。
回到家奶奶给他熬了一碗姜汤,捏着鼻子生灌下去之後,才把那股波涛汹涌的茴香味压了下去。
胃里难受,但心里高兴!
回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情,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画外人对着画里人情不自禁地傻笑,完全沉浸在愉悦的思绪里,似乎已经忘了来到这里的目的。
忽然,门外有脚步声音越来越近,紧接着门把手开始扭动,又要有人穿越到这个世界中来了。
李来奇迅速放下相框,收起笑容,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哟,大奇来了。”李长信看到李来奇稍稍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多想,随口招呼了一声,便脱下工作服挂到衣架上,又到墙角的水池里洗起手来。
“我妈让我把笔记本给你送过来,说你工作要用。”
“哦,就是,早上着急走忘了拿了,就放桌上吧。”李长信洗完手,走到李来奇的旁边,拿起桌子上的暖水瓶往一个白瓷茶杯里倒着水。
“爸……”
“啊?”
“你那个笔记本里写的都是什麽呀?”
柔畅的水流戛然而止,杯子里的水只倒了一半。
李长信愣住了,他清晰地记得李来奇从来没有问过他关于工作方面的问题,今天突然被问到,让他难免有些诧异。
继续把水倒满,端起水杯递到了李来奇的手上,“怎麽关心起这个来了?”说完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双手紧握水杯,李来奇试探着来自父亲的温度,酝酿了良久,还是忍不住问道:“爸,你到底是干什麽的?”
李长信一口水差点儿喷出来,“我是锅炉工,烧锅炉呗!”
“锅炉工写这些干什麽?”李来奇拿起爸爸的笔记本,专门翻到数字和字母最多的一页给他看,“这里有很多东西我都看不懂,所以你还有别的身份,对不对?”
李长信哈哈大笑,接过笔记本瞅了一眼,“走,我带你去看看,我们锅炉工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