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逍遥兵王又叫什么名字 > 第459章 麦香渡海仙凡共耕(第1页)

第459章 麦香渡海仙凡共耕(第1页)

冰封海的浪涛裹着碎冰,拍打着玄黑色的礁石,出沉闷的轰鸣。阿禾站在青云宗分舵的观海台上,望着极北的海面——那里的冰层刚消融不久,露出的海水泛着幽蓝的光,像块被寒气浸透的宝石。

“阿禾先生,元婴长老的传讯到了!”阿凛捧着块传讯玉符跑来,符上的灵光还未散尽,“他说冰海麦在冰封海的礁盘上扎根了,只是长得慢,想请我们过去看看。”

传讯玉符里还附了幅灵画:墨蓝色的海面上,几株冰海麦的幼苗顶着碎冰,根须像淡蓝色的丝线扎进礁石,叶片边缘泛着与海水同色的光晕,在浪涛中倔强地舒展。

“它在适应这里的寒气,”阿禾看着灵画,指尖轻轻点在幼苗的根须上,“冰原的极光麦基因让它不怕冷,极东的潮信麦特性让它能在浪里呼吸,只是需要点‘助力’。”

他们乘坐青云宗的灵舟前往冰封海。灵舟破开海浪,船尾的浪花里总跟着几尾银鱼,鱼鳞反射的光与船上晾晒的冰海麦种交相辉映。阿雪趴在船舷上,往海里撒了把麦种,引得鱼群争食,“让它们先熟悉熟悉味道,以后好给冰海麦当邻居。”

三天后,灵舟抵达元婴长老所在的临时据点——一座由玄冰搭建的小屋,屋前的礁盘上,果然种着片稀疏的冰海麦。长老正蹲在麦垄旁,用灵力小心翼翼地拂去幼苗上的冰碴,花白的胡须上结着霜,眼神却像看护孩子般专注。

“这些小家伙性子烈,”长老见他们来了,笑着指了指麦叶,“给它们多输点灵力,反而蔫头耷脑;少管些,倒长得精神。”

阿禾蹲下身,取出麦语译器贴近幼苗。译器传出断断续续的“嘶嘶”声,像冰碴在摩擦。“它在说‘太冷了’,”她解析着波动,“不是怕冻,是这里的灵气太‘硬’,像冰锥一样,扎得根须不舒服。”

她从行囊里取出南域的“暖苔”——这种灵苔能分泌温和的黏液,中和尖锐的灵气。孩子们将暖苔切碎,与冰海麦种的粉末混合,撒在礁盘的缝隙里。阿凛则布下“柔灵阵”,用极东的海竹搭建阵基,让流动的灵气变得像潮水般柔和。

处理完的第二天,冰海麦就有了变化。幼苗的根须不再蜷缩,开始向礁石深处延伸,叶片上的蓝光更亮了,甚至能吸引海里的灵虾靠近,虾壳的微光与麦叶的光晕交织,像场无声的互动。

“它们在互相‘取暖’,”长老抚着胡须,眼中满是惊奇,“灵虾靠麦叶的光抵御寒气,麦根则吸收虾粪里的灵气,这循环……比宗门的聚灵阵还巧妙!”

随着冰海麦的生长,冰封海的礁盘渐渐有了生气。原本寸草不生的玄冰礁石上,长出了成片的暖苔;浪涛里的灵鱼越来越多,甚至在麦垄间筑起了小小的鱼巢;连天空都变得晴朗了些,偶尔有灵鸟飞来,衔走麦穗上的碎冰,像是在帮忙打理。

“这才是‘共耕’的真谛,”阿禾望着这片由冰海麦连接起的海陆生机,对身边的修士和孩子们说,“不是我们帮麦子,也不是麦子帮我们,是所有生命各出一份力,把苦寒之地变成家园。”

消息传回青云宗总舵,越来越多的修士加入了“跨海种麦”的队伍。他们带着不同的灵植种子,与大荒的麦种混合播种——丹堂的弟子带来能改良土壤的“肥菇”,与冰火麦共生;器堂的弟子送来用灵铁打造的“防浪栅”,保护麦垄不被狂涛摧毁;甚至有位擅长画符的师姐,在麦叶上画了“御风符”,让麦秆能在风暴中弯曲而不折断。

“以前画符是为了斗法,”师姐看着麦叶上飘动的符光,笑得温柔,“现在才知,护一株麦子生长,比伤一只生灵更有意义。”

麦收时,冰封海的冰海麦结出了奇特的麦穗。穗粒半透明,像冻住的海水,里面却裹着丝暖金色的光——那是暖苔与灵虾的灵气凝聚而成。用这种麦粒磨成的粉,能炼制出“破冰丹”,让修士在极寒之地也能保持灵力流畅,比传统丹药温和百倍。

“这是仙凡共耕的成果,”长老将第一炉破冰丹分给孩子们和修士,“大荒的麦种有了修仙界的灵韵,我们的丹药有了土地的温厚,这才是最好的‘渡化’。”

离开冰封海前,他们在最大的礁盘上立了块冰碑,上面刻着“麦香渡海”四个篆字,字缝里嵌着冰海麦的根须,在阳光下泛着蓝光。阿禾摸着冰碑,忽然觉得所谓“仙凡之别”,或许就像冰封海的冰与水——看似不同,本质却是一体,只需一点温暖的连接,就能相融共生。

灵舟返航时,冰海麦的麦浪在船后起伏,像片流动的蓝金色海洋。阿禾翻开《万灵志》,新的一页上画着冰封海的景象:玄冰礁石上,冰海麦与灵虾共舞,灵鸟与暖苔相伴,修士与孩子并肩播种,远处的灵舟正载着新的种子驶来。旁边写道:“海无凡仙,麦有灵犀;共耕一片土,同沐一轮曦。”

海风穿过船舱,带来冰海麦的清冽与灵米的醇厚,与修士们的谈笑声交织,像跨越仙凡的歌谣。阿禾知道,这片冰封海的麦浪,只是个开始,当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麦种连接,当越来越多的心灵被麦香浸润,仙与凡的界限终将消融,在同一片天地里,长出共同的希望。

喜欢逍遥兵王的战斗请大家收藏:dududu逍遥兵王的战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