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然。”苏芷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药研帐几乎成了不夜之地。烛火常常通宵达旦。
苏芷负责她那套“提取与测试”的工作。她用各种溶剂浸泡样本,利用简陋的器具进行简单的分离和提纯,并用捕捉来的少量昆虫、小鱼进行小范围的毒性测试和解毒试验,记录下详实的数据。
凌霜则负责传统药方的配伍与调整。她以自己提出的“清心解毒、化湿辟秽、扶正固本”为基底,根据苏芷不断反馈的毒性测试结果(比如哪种提取物对某种神经症状有缓解作用,哪种对脏器损伤有保护效果),不断地往方剂中添加或删减药材,调整剂量。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凌霜精心调配的汤剂,在苏芷的活体测试中效果不佳,甚至与某些毒素混合后产生更恶劣的反应。
有时,苏芷提取出的某种成分,虽然在小鱼测试中显示出解毒效果,但其性猛烈,如何安全地融入方剂,与其它药材和谐共处,又让凌霜绞尽脑汁。
争论不可避免地生。
“这味雷公藤,虽解毒力强,但毒性亦大,入汤剂风险过高!”凌霜看着苏芷递过来的、显示雷公藤提取物有解毒效果的数据,眉头紧锁。
“但数据显示它针对主要神经毒素有效!我们可以尝试降低剂量,或者寻找其他药材来制约其毒性?”苏芷坚持,她相信数据指向的可能性。
“制约?谈何容易!药性之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按你所说,需加入茯苓、甘草缓其毒性,但如此一来,整个方剂的清热之力便会减弱……”
“那就再加一味黄连?或者调整金银花的比例?”
“黄连苦寒,恐伤脾胃,本方中已有连翘、板蓝根,清热之力已足,再加黄连,恐过犹不及……”
这样的争论,在帐内时有生。但奇妙的是,这些争论不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如何配制出最安全有效的解药。她们的观点在碰撞,思路在交锋,却又在一次次的数据验证和药性推演中,不断地修正、融合。
苏芷惊叹于凌霜对药材药性那精微到极致的把握,那是一种千百年来经验传承积淀下的智慧。而凌霜也逐渐开始理解并重视苏芷那种基于实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格物”精神,那为她固有的知识体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失败和调整后,一份初步的、融合了两种思路的配方草案摆在了两人面前。
方中,以凌霜拟定的“清心化湿扶正”为基底,加入了经过苏芷测试、证实对主要神经毒素有拮抗作用的几味药材的特定炮制品(凌霜运用药王谷的炮制技术,成功降低了其毒性,保留了药效),还参考了苏芷的建议,加入了一味能够络合某些矿物残留的特殊辅料(源自一种常见的吸附性黏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方……理论上,应能兼顾解毒、化瘴、扶正三者。”凌霜看着那张写满药材名称和剂量的纸,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是她从未尝试过的、如此大胆的配伍。
“还需要最后的活体测试验证。”苏芷虽然也心潮澎湃,但依旧保持着最后的冷静。她取来几只已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取自饮用黑水河水的实验动物),将按照新配方熬制出的汤药,小心喂服下去。
时间在沉默的等待中流逝。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同样紧张而专注的脸庞。
一个时辰后,那几只原本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抽搐的实验动物,症状竟然出现了明显的缓解!精神稍振,抽搐停止!
“有效!”苏芷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凌霜紧紧盯着那几只逐渐恢复生机的动物,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微微松弛下来,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疲惫、喜悦与成就感的暖流涌遍全身。她看向苏芷,现对方也正看着她。
这一次,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没有再迅避开。
那目光中,有共同完成一项艰巨挑战后的释然,有对彼此专业能力的初步认可,更有一种越了个人恩怨、因“联手”而生的、微妙的联结感。
这张薄薄的药方,不仅仅是对黑水河之毒的可能解方,更是她们两人,从对立、隔阂、被迫合作,到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联手”的见证。尽管前路依旧未知,尽管心结未必完全解开,但这一步的迈出,已然在她们之间,划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痕迹。
喜欢岐黄红妆:生物学军医请大家收藏:dududu岐黄红妆:生物学军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