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娜是否救助丶救护车来得是否及时丶是否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丶医护人员检查是否尽责。只要以上条件都达成,刘宗强可以活。
而这些条件要都达成的前提,是李蕙娜先拨打120。
哪怕刘宗强将门反锁,李蕙娜打不开门,医护人员将时间浪费在开门上,最终错过抢救时间,那也不是李蕙娜的责任。
更不要说在刘宗强没有呼吸之後,李蕙娜的第一反应是将人装箱,寻找抛尸地点。目前唯一对李蕙娜的“帮助”就是她曾经劝阻过刘宗强戒酒。
……
戚沨回到支队时,许知砚和夏正立刻迎上来。
直到戚沨将两人叫进办公室,非常冷静客观地将论证结果描述了一遍。
见许知砚有些灰心,夏正说:“别这样,大家都尽力了。李蕙娜不会重判的。”
许知砚没说话。
这一刻,她想到的是网上的那些声音,其中有一句特别刺耳:为什麽男杀女都是轻判,女杀男都是重判。
她知道这句话是以偏概全,但生活中仍不乏这样的判例。
夏正问:“戚队,我看物证方面还没有出报告,是有什麽问题吗?”
“还需要复检,特别是那个行李箱。”戚沨说,“虽然刘宗强的尸体被拉到户外,後来又去了许垚的别墅,进过冰柜。但尸体一直没有离开过行李箱,所以行李箱作为‘第二现场’,里面的任何痕迹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案件。对了,刘宗强父母和李芳华的笔录都出来了吧?”
戚沨打开电脑查阅,边看边问:“双方见面了吗?”
“就态度上看,他们私下应该没有接触。刘宗强父母认定是李蕙娜故意杀人,李芳华担心两人打击报复,这几天带外孙女躲出去了。”
戚沨的目光落在双方笔录上,反复对照,随即靠着椅背思考片刻:“李蕙娜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连被家暴三百七十八次都记得,这麽关键的信息不可能忘记。”
“她不提也很正常啊,说出来对她不利。”夏正说。
许知砚即刻反驳:“怎麽不利?又没做亲子鉴定,没有证据证明孩子是别人的。”
夏正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刘宗强以为孩子不是他的,所以曾经上门找李芳华对峙,不仅打李芳华,还将女儿摔在地上。幸好地上铺了垫子,只是轻微脑震荡。可这件事李蕙娜是亲眼看到的,李蕙娜为了保护自己和母亲丶女儿,就更有动机对刘宗强见死不救。”
许知砚张了下嘴,想说些什麽,却又卡住。
事实上无论许知砚多麽同情遭遇家暴的李蕙娜,在这件事情上,李蕙娜的故意隐瞒很难有更好的解释。
过了好一会儿,戚沨打破沉默:“下次提审,把这部分空白补上。再补一份亲子鉴定。”
“我不懂……”许知砚想到最坏的结果,“难道就因为刘宗强以为孩子不是他的,就可以虐待李蕙娜吗?他可以选择离婚啊。”
戚沨很轻地点了下头:“是,不应该以道德瑕疵来判断李蕙娜是否该承受这一切。何况现在还没有证实。可你想过吗,你可以这样说,上了法庭检方同样可以说,是不是因为李蕙娜遭受虐待,就可以对刘宗强见死不救?我告诉你,没有人敢说‘是’,法律也不会允许开这个口子。”
许知砚一下子没了词儿,她耳边嗡嗡的。
作为人,作为女性,她的认知和价值观,和作为司法机关的一员,她的职业素养丶专业知识和对法律的坚守,在这一刻发生了激烈地碰撞。
……
就在三人讨论的同时,“许知砚”这个名字也出现在大衆视野中。
不,是被摆放在关注林秀案的广大网友和吃瓜群衆的面前。
许知砚,春城市刑侦支队刑警,二十六岁。
“还挺好看的,警花啊。”
“这麽年轻就有三等功了,牛逼啊!”
“我去,她这个警号有点‘老’啊,是不是继承的?!”
“哎姐妹们,现在连这个许警官都说林秀案的判决有问题,这还不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吗?能不能重审重判啊?”
“重审比较难,发回重审需要有足够推翻案情的证据,审查也很严格,一般是不会通过的。”
“等等,为什麽都在说这个许知砚,她干了什麽?”
而许知砚那两段慷慨激昂的话,经过提炼丶浓缩,很快被推上风口,直到化为另外两条热搜:
【这类判决是对我们七亿女性的严重侵犯!】
【什麽是立法丶司法的真正意义?请问林秀案的判决,是司法机关要的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