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三十四章第一次审讯并不顺利……
第三十四章
翌日一早,戚沨刚刷开手机,就看到漫画主编叶晋辉的微信,留言时间是半夜三点。
“嘿,看到你发了微博,说对精神病患者的设定感兴趣?你一直画家暴题材,清一色女性受害者,读者也有点审美疲劳了,换个风格也好。什麽时候有时间具体聊聊想法?”
戚沨在赶去支队的路上才回复:“最近三次元工作很忙,想法还不成型,有眉目了一定告诉你。”
“正准备睡,就看到你的回复。”叶晋辉说,“说起来,我还不知道你三次元做什麽。行,等你有点子再聊。”
不一会儿,叶晋辉又发来一条:“我最近挖掘了一个新人,非常非常非常有才华,灵感爆棚,脑洞大开那种,一百年不遇!我刚签下来,不过这个人性格比较古怪,回头再跟你八卦,先去睡了。”
转眼来到支队,听说董承宇的状态已经好多了,今天会正式讯问。
见戚沨出现在讯问室,夏正立刻起身,打算将位子让出来,戚沨却摆摆手,坐在角落的空位上,对夏正和负责笔录的民警说:“我就是旁听,主审是你们。”
戚沨话落就翻开记事本,露出最新一页。
夏正看过去,刚好见到“剪刀”和“菜刀”,而在两把“凶器”下方各有一条线,箭头同样指向中间的问号。
夏正心里犯着嘀咕,趁董承宇还没来,小声问:“戚队,这案子你有什麽想法吗?”
夏正点头,原本还十分肯定的事,不知为何到了这一刻又变得不确定了。
戚沨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距离正式讯问还有十分钟:“以前的刑侦策略是不管口供方面如t何狡辩不认罪,只要客观证据扎实,一样可以定罪。但现在政策有变,口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让嫌疑人从口供上认罪成了非常关键的一步。有很多案件,办案人员会倾向于先让嫌疑人认罪,说出事实,再组合出完整的证据链。这样口供和证据逐一对应,起码到了法庭不至于被打得落花流水。”
夏正接道:“对,这样最保险。万一关键证据缺失,做实认罪口供就变得更加重要。再说认罪认罚是可以减刑的,嫌疑人心里都清楚。不过我想,这个案子两点都能达成。”
“我要提醒你的就是这个,即便是在事实清楚,关键证据充足的前提下,也不要掉以轻心。起码有几种情况是可能出现反转的。”
“哪几种?”提问的是旁边的笔录员。
“比如嫌疑人在法庭上突然翻供。”
夏正接道:“可是就算董承宇翻供,也改变不了杀人的事实,我还真不怕他翻。”
“那麽,如果他指出另一个‘帮凶’呢?”戚沨问,“甚至在侦讯期间,办案人员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人的存在,稀里糊涂就呈交材料。检方也刚好出现重大失误,忽略了这一点。”
夏正一顿,本想说点什麽却又咽了回去,因这种犯错非常严重的案件的确发生过。
戚沨又道:“不过认罪认罚依然是第一位,这不仅利于我们的工作,对董承宇的减刑也有帮助。我想他的律师已经提过了,他应该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审讯过程里,你要适时引导。”
正说到这,审讯室的门推开了。
两名民警押送董承宇进来,屋里三人的视线同时落在他身上。
董承宇看上去很沉静,还透出一股死气,那是一种接受死神宣判的觉悟,和那天在警车里神态恍惚丶两眼发直的模样判若两人。
戚沨见过许多“大限将至”的嫌疑人,不管是死刑丶死缓还是无期,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认命的。
即便是那些知道死刑跑不掉的嫌疑人,也会在心里尚存一丝侥幸,有的会在关键时刻和办案人员谈认罪认罚的“交换条件”,甚至讨价还价;有的会问能否戴罪立功;还有一些负隅顽抗的,直到一审宣判都不服,会在第一时间上诉。
因此董承宇现在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反常。
董承宇入座後依然低着头,盯着拷在面前的双手,可他看上去很平静,似乎并不紧张接下来的讯问,也没有和警方“勾心斗角”的打算。
在基本的身份核实之後,夏正快速步入正题:“董承宇,请你交代一下案发当日的经过。”
然而隔了好一会儿,董承宇都没有出声,就只是动了动嘴唇。
他看上去偏瘦,却很有劲儿,不只是因为坐过八年牢,还有出狱後的三年送外卖经验。
戚沨注意到他的手指关节比较突出,手指很长,指甲盖比较扁,剪得有点秃。头发剃的是寸头,和服刑期间差不多。脸上骨骼分明,颌骨尤其突出,眉头有一道疤痕,将右边的眉毛断成两节。除此之外,双手上也有一些细小的伤痕,有的是新伤,发红结痂,有的已经泛白。
夏正又重复了一次问题,换来的依然是沉默。
看来董承宇是不打算配合了,也许这又是一个零口供但客观证据充足的案件。
夏正正准备继续发问,董承宇却突然开口:“从哪里开始交代?”
戚沨原本低头在记事本上画着草图,已经逐渐呈现出一双骨骼分明凸出且有些粗糙的手,听到这话不由得擡头看了一眼。
“就从你想到要找贾强开始。起因是什麽?”
“是因为我妹妹董承欣。十一年前,她被贾强强|奸了。”
“这部分我们已经找到记录。因为当时证据不足,加上董承欣的口供不够扎实,所以没有立案。”
“没有立案,不代表他没做过。就在案发当天,他亲口跟我承认了。”
“这部分你有录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