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垚继续揭开谜底:“表面上看没什麽特别,可‘开盒’却说这个人身份敏感,要加钱。因为她女儿是刑警。我猜茧房的真实身份也是这个刑警,只不过是借用母亲的身份证画漫画。可我不明白你联系她的用意是什麽?难道你能让这个案子落在她手里?”
……
再说现在,当李蕙娜的名字出现在大衆视野中,许垚和罗斐正在视讯电话。
“第一步已经完成了。我终于知道你为什麽会提到林秀了。”许垚说,“戚沨刚升职,位子还不稳。林秀的案子她很在意,你希望这件事影响她对李蕙娜案的处理。这时候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对她造成压力。而压力会让人做错判断,方便咱们操作。可是话说回来,虽然我只见了她一面,但是根据‘开盒’给的资料来看,她不太可能会在这件事情上徇私。而且事情已经曝光了,每一个动作都有大衆盯着。”
“她不会徇私,她一定会公事公办。”罗斐回道。
“那我就不懂了,你为什麽要做这麽多动作?”
“我的目的是从警方审查开始,到检方,到法庭,希望司法机关的‘枪口’可以擡高一寸,当然是在程序正义的射程内。案子的判决和办案人员的主观认知有一定关系,可以是三年,也可以是六年,应该如何取舍?如果李蕙娜可以轻判,这会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舆情下的审判,各方都有压力,有关部门都希望看到司法公正与舆情监督在良性循环中互动。林秀案的审判舆论哗然,社会效果不好,司法受到质疑。那麽李蕙娜案呢?虽然是两码事,但是现在放在一个天平上,司法机关也会受到影响。是选择‘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还是尽可能客观丶公正,让大衆在这件事情上找回一点对法律的信心?而大衆呢,看到林秀案已死,无法挽回。一条人命只判了六年,大衆愤怒。这样的情绪会很快转移到正在进行中,还可以‘挽救’的李蕙娜身上。”
“还真是草蛇灰线。那下一步呢,什麽时候推动?”许垚笑声传来,带了点愉悦,也有讽刺。
罗斐的声音却很低丶很冷:“立刻。”
……
下午,刑侦支队便将李蕙娜案件的所有事项以公告形式发出。
整篇公告事实清楚,用词严谨,不掺杂任何主观情绪。
舆论蜂拥而至,针对公告逐字逐句地分析,恨不得用放大镜。而因此延伸出的小论文也层出不穷。
有一些比较理智的网友表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案子没那麽简单,不一定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样,坐等反转。
也有网友说,被舆论引导涮了好多次了,不想再被当枪使。刘宗强家暴是不对,但李蕙娜也可能不无辜。之前的披露站队太明显,还要将这个案子和女性意识强行挂鈎,煽动人心。
无论如何,公告起到了一定的平息作用,可就在这时,新的“人肉”线报出现了。
“等等,不会这麽巧吧?林秀第一次去做伤情鉴定的法医叫戚沨,是市局支队的。李蕙娜的案子现在也在支队,该不会负责刘宗强验尸的也是她吧?”
“如果当初伤情鉴定足够严重,王温就能被拘留了,林秀也不会被打死。”
“严不严重也不是法医说了算啊。”
“当然是法医说了算了。听没听过什麽叫伤残鉴定‘黄牛’啊?这些黄牛专门在办理窗口外面蹲点,说有关系,保证能给更高的伤残鉴定。还真有人办下来了。细品。”
“我去,都是套路!”
“话题扯远了,‘黄牛’是违法的,再说和这个案子也没关系啊。不管法医是谁,即便刘宗强的死李蕙娜没有动手,只要她没有起到救助义务就要负刑责。这是法律规定的,跑不掉的。就看判几年了。”
“最新消息,保真!市局现任刑侦支队副队长:戚沨。”
“啊?不是法医吗,怎麽变刑警了?”
“法医也是刑警啊,刑警包含法医。”
“有点乱,我捋捋,就是说林秀的伤情鉴定法医,就是负责侦查李蕙娜案的刑警之一?我记得之前那个许知砚好像也是这个支队的。”
“许知砚很正义啊,一定会实现girlhelpgirl。”
“可是职务上来说,戚沨职位更高。”
“得了吧,什麽girlhelpgirl,生活里为难女人的很多都是女人。仔细想想许知砚为什麽用小号发那两段话?只是为了林秀案不平吗,会不会是工作中还发生了别的事,于是借题发挥?”
“这就有点阴谋论了,不过确实很巧就是了。”
“是不是阴谋论等着看呗,看看李蕙娜案怎麽判。”
“可公安机关只负责侦查啊,决定以什麽罪起诉的是检察院,最後判决的是法院。你们这麽说确定这不是道德绑架吗?万一李蕙娜确实杀夫了呢?这也要算在警察头上?再说已经有人解释过了,不救助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
“荒谬。他自己作死,李蕙娜凭什麽坐牢?那他打李蕙娜又该怎麽算?死人不用坐牢,真是便宜他了!”
“我只知道,杀人偿命丶欠账还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李蕙娜没有杀人,就不该负责。”
“她可太倒霉了。和这种男人结婚,一直被打,他死了还不放过她。那句话说的对,我们是幸运的‘她们’。”
“法律是法律,情理是情理。法律上虽然这样规定了,但是情理上我理解不了。这和我们受到的教育相悖。谁能告诉我为什麽?凭什麽?”
“我也这麽觉得,他打她,她还得救他?这是什麽圣母思想,合着她被打就是活该,她救那个打她的人就是应该?还有没有天理!”
“我不管,我会一直监督这件事,希望每一个办案警察都能尽到责任。”
“有没有尽责,看判几年就知道了。”
“那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大衆会淡忘。”
“不会的,一定会有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