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人潮人海中是什么歌曲的歌词 > 第39章 第三十八章 这一刻罗斐和戚沨角色是调(第1页)

第39章 第三十八章 这一刻罗斐和戚沨角色是调(第1页)

第39章第三十八章这一刻罗斐和戚沨角色是调……

第三十八章

罗斐见过董承宇之後,便在会客室里等戚沨。

戚沨却因支队长王尧的电话耽搁了一会儿。

电话内容很简单,也非常符合一贯做法,就是让董承宇杀人案尽快落实,尽早上交检察机关。

如果是一天前,戚沨一定会毫不犹豫应下,哪怕江进多次提过董承宇和郝玫的案子其实是一个案子,还说要数案并查,她都非常坚定。

但是去了一趟希悦福利院,心里的问号越来越多,还有一道疑惑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存在。

戚沨在电话里沉默了几秒钟,这样说道:“表面事实清楚,但是还不能排除有人在背後教唆的可能。”

王尧有些意外:“教唆罪多难定你是知道的,单凭证据这一关,就很难做实。”

“我知道。”

教唆罪一直都是刑事案的难点,关键是,如何证明甲犯罪是因为听信了乙的话,主观认定如何判定?甲的犯罪行为和乙的话能否证明有因果关系?

再说不管是谁主张,都需要举证,然而教唆行为通常是隐秘的,极难取证。难不成被教唆者明知道自己将要被教唆,于是提前做好录音录像的准备?

当然,有几种情况是相对“容易”的,比如被教唆者是心智还不成熟的未成年“法盲”,或是智商丶精神有问题的群体,也就是所谓的无行为能力者。

但就目前所知,董承宇两者皆不是。

所以可想而知,当一向态度认真严谨,只要经手的证据链就绝对严丝合缝,上了法庭没有律师能钻空子的戚沨,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可能性,王尧该有多惊讶。

警察办案对逻辑要求非常高,高质量的办案结果通常是办案刑警将每一个可能性都想到了,不仅会抓细节还要有全局观,不管有什麽样的脑洞,在提出来之前自己就反复论证过,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王尧问:“你是否已经掌握实据?”

“还没有。”戚沨回答,“但我肯定这个案子另有隐情。如果时间允许,我们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去证实这一点。”

“需要多长时间?”

戚沨没有回答。

时间说少了,必然不够,可要是说多了,万一到那时候依然没有证实,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结果也没有改变。

半晌,王尧说:“我这里只能给你争取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看来,这件事在网络上还没有大范围发酵,不至于造成广泛影响。如果在此期间发生变故,民衆认为警方破案效率严重不足,对警队的公信力産生怀疑,到那时候,一定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後果。”

王尧的意思很明白,现在明明可以快刀斩乱麻,戚沨偏选择困难模式。既然是困难模式,就要有心理准备去承担翻车的风险。

“我明白。”戚沨只说。

王尧叹了口气,又问:“你有把握吗?”

“没有。”戚沨老实回答,“我这样要求,完全是因为这个案子存在一些隐患。如果不将教唆者揪出来,将来他还会继续犯案。这个人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如果最终证明了这个人并不存在,一切都是误会,那麽用一个月时间来证明,我认为也是有价值的。”

“你心有成竹,我很放心。”王尧接道,“不管怎麽说,因为这样一个案子‘损失’我一员大将,我是不愿意的。无论如何,尽全力,案子一定要做实。”

“是。”

戚沨还是在很久以後才得知,副市长的姐姐,就住在旺兴小区附近的一个小区,董承宇杀人那件事她也知道,串门时问了一句,给副市长留了印象。

就这样,上面的“问候”一层层落下去,直到落在王尧头上。

事实上副市长只是问了一嘴,或许没有深意。但就是这一问,下面的人一个个将缩口收紧,就这样将一个杀人案件提到了“政绩效率”的高度。

“雷厉风行”“雷霆出击”这样在新闻里听到的振奋人心的字眼,放在具体工作中,却是一个又一个难点。

而这个难点还是戚沨自己“创造”的。

不过这都是後话了。

戚沨当然清楚,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尽快“破案”。

董承宇杀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证据链组成并不难,甚至还能创造一波破案记录。

可是……

戚沨沉淀着思路,一边思考一边走向会客室。

进门时,罗斐正坐在桌前用笔记本处理邮件。

见到戚沨,他将笔记本和尚,摘下鼻梁上的眼镜,刚要发问,语气却是一顿:“你怎麽了?”

“没怎麽。”戚沨音色很淡。

“眉头都打结了,是因为要应酬我吗?”罗斐微笑着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