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董承宇在案发过程中的表现,国内刑侦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犯罪研究有一套系统的结论,其中就包括辨别“失忆”的真假依据。
董承宇提过他在案发之後的感觉,比如发冷丶晕眩丶幻觉,这些都符合实情。
还有董承宇曾间歇性出现离奇荒谬的恐怖幻觉,进一步激发他的愤怒,还将贾强形容成猛兽丶野兽。
不过这些都是系统性分析,之後戚沨还说了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除了犯罪事实之外,了解作案动机,在这个案子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董承宇出狱後的一贯行为表现良好,没有酗酒丶闹事,人际关系也比较正常简单,怎麽会无缘无故就对十一年前的往事生出幻觉?他说‘看到’贾强骚扰董承欣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很有可能是有人告诉他,而我们要找的就是‘作案诱因’。可他在认罪认罚的过程中又伴随着非常明显丶不容狡辩的反侦察行为,不管他是为了自己,为了董承欣,还是为了包庇其他人,最终为这些供词付出代价的只能是他自己。”
不知过了多久,助手从位子上起身,将记事本还给罗斐。
罗斐醒过神,拿着本子折返会议室。
董承欣依然坐在位子上念念有词。
罗斐推门而入,将本子放在她面前,问:“你的记事本张魏有拿走过吗,或者从中撕掉某一页?”
董承欣接过本子,摇了摇头说:“没有。他知道我要经常查找,不过他说过,叫我不要随便给人看。”
随便给人看?
“那他有没有特指是哪些人?”罗斐又问。
董承欣点头,遂小声说:“他说,那些警察一直想给我哥定罪,是什麽……对抗关系,叫我千万不要交出去。就算警察要,也要他帮我筛选过,再给……”
“那麽在案发之後,张魏还提醒过什麽?”
董承欣回忆道:“他说,宋老师那里可能也有不利于我哥的东西,叫我去求宋老师……”
“宋老师就是你哥的心理咨询师。”
“对。”
“我听说他收费不便宜,你哥找他咨询的费用是怎麽计算的,谁来支付?”
起码就警方调查到的董承宇的经济状况,没有心理咨询这项支出,而且董承宇靠送外卖为生,应该也没有闲钱去做这件事。
董承欣说:“哦,宋老师是免费帮我哥做咨询。张魏说是互相帮忙,好像是他有个什麽学术方面的论文要写,可能将来还会出书,需要一些人提供素材……”
“那你们是怎麽认识的他?”
按理说以董承欣和董承宇的生活圈,不太可能会接触到宋昕这类高知群体。
“他会定期来福利院帮小孩子们做心理疏导,也是义务的。张魏说,如果老师和社工也有需要,也可以和他约时间。”
“原来如此。”罗斐又问,“那你已经去找过宋老师了吗?”
“找过一次,但他很忙,没跟我说几句就走了。张魏给他打过电话,他说会尽力帮我哥,但不能对警方撒谎。”
这是当然,为了一个杀人案的嫌疑人而撒谎,那就会赔上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都不会选择“自我牺牲”。
罗斐点了点头,再次看向记事本,说:“你的所有记事本要收好,不能让任何人拿走。我所说的任何人,也包括张魏。”
董承欣抓紧了本子:“罗律师,为什麽你一直强调张魏?他不会害我哥的。”
罗斐没有过多解释:“你只管记住我的话,按照我说的去做。直到你哥的案子判下来之前,都不能松懈,知道吗?”
“好,我记住了!”
直到助手送董承欣离开,罗斐回到办公室,手边就放着那叠复印件。
他看了一会儿,注意到几条关键信息,并用铅笔勾了出来。
片刻後,又刷开手机先给戚沨发了一条微信:“董承欣来过律所了,张魏没有来。董承欣对张魏的信任依然很难撼动,我还不能完全将实情告诉她。但我已经嘱咐过她,叫她劝董承宇说实话。”
短短几句话,罗斐却犹豫了一下,最终也没有提到已经拿到记事本一事。
戚沨许久都没有回。
罗斐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戚沨正在和张魏“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