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九十六章“你又欠我一个人情。”……
第九十六章
按照戚沨的意思,暂时不要打草惊蛇,一切都要等复验结果出来再来个出其不意。
从犯罪心理上说,任何嫌疑人都曾想象过自己被捕时是什麽样,该怎麽说,指不定在心里圆了百八十次谎了。
一件在心里演练过多次的事,即便是没有表演天分,也能锻炼出来几分演技,并不是那麽容易诈的。
这时候如果警方没有掌握充分证据,若想用语言战术造成嫌疑人心理上的恐惧是很难的。遇到聪明的,不出几个回合就会被对方得知是证据出了问题。
当然,要是有充分证据,警方就直接申请逮捕了,审讯也会底气十足。
戚沨的口头报告很快得到王尧的准许,一旦复验结果出来,和初验一致,那麽专案小组便就地成立,後面的手续可以一一补办。
毒检实验室已经对外封闭,只有接触过沙|林的同事留在里面。
支队也做好外援工作,一旦同事传出消息,称出现任何中毒症状,将立刻开道送往医院。
直到晚上,复验结果终于出了,负责毒检的同事到医院做检查,骨髓样本也被妥善封存保管。
戚沨终于松了口气,回了一趟家。
几天没回,屋子里透着冷清。
和往常一样,她只开了一盏小灯,就坐在光影交汇处整理思路。
她看着窗外的灯火通明,目光微微眯着,耳边徘徊着过去许多声音,有高云德的,有高辉的,有任雅馨的……
直到高幸的声音浮现,额外清晰:“如果我是这个制毒者,我绝对不会只做微克的量,只够毒害一个人。毒杀一个也是杀,杀十个也是杀。而且做出来了我总需要实验一下毒性吧?小白鼠和人怎麽比呢,体型小太多,怎麽验证的出威力?”
据说这种毒剂在二战被德军发现之後,曾试图大量投入生産,但因为技术上面临一个问题,因此实际産量并不大。
在合成沙|林的最後一步,需要用□□进行氧化,而□□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危害性远胜过强酸。也就是说,在处理这一步时不只需要知识丰富,心思细腻,做好防护措施,而且还需要一个额外偏僻不被他人打搅的场所。
就像今天在会上所说,能做到这一步仅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毕竟这东西当年可是在德军的实验室里做出来的。
想到这里,戚沨突然起身,从工作间里拿出草稿画本和笔,遂又坐回到沙发上,并将旁边的落地灯打开。
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很快就呈现出一组化学仪器,旁边还写着一组化学公式。
除此之外,她还画了一个废水罐,一栋象征实验室的房子,和一支注射剂。
制作化学武器,必然会産生废水。
以现在的技术,当然可以做到环保处理,但那需要特定的工业级设备和有资质的工厂。但如果是个人,该怎麽做?
废水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附近环境的污染,这就意味着不等发现骸骨,制作毒剂的“窝点”就会被发现。
国内早就有污水验毒的技术和侦破手段,这就是为什麽警方会定期采集各个试点的污水样本进行化验,并能从结果中得出结论,这个片区有没有毒品,有多少。
而沙|林毒性那样强,若是呼吸道中毒,不到2微克的量,仅五分钟就能令人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毒素作用长达十五分钟便会毙命。而到了5微克以上,暴露五分钟就会死亡。
毒性强是它的特点,也是二战期间令人闻风丧胆的原因。但这也成为了它容易暴露的标志。如果真有人制作沙|林,且只是草率处理污水,必然不会等到今天才被发现。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这种毒剂是从外省进来的,但周边几个省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案件,唯独在春城发现两宗,那麽在春城“出産”的可能性便提高了。
画完重要“道具”,戚沨的笔尖一顿,在纸上点了几下,随即开始勾勒犯罪人图谱。
她当然不知道凶手长什麽样,连是男是女都不清楚,所以面孔用留白里处理。
这个人有几个特点,除了动手能力和化学知识储备,有资金有设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变态心理。
他不是那种崇尚血腥暴力的变态,而是一种沉迷于智商碾压的“上帝”心理。
他草菅人命,看着一条性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以极其痛苦的方式死亡,甚至都不需要用刀,不会流血,他和死者都不需要有具体接触,就可以完成。
他俯视着死者的痛苦,被那种决定他人生死的“成就感”“优越感”包围着,仿佛他真的无所不能。
不过他为什麽要拿走女死者,也就是高辉生母的衣服鞋子呢?
难道是衣服鞋子上沾染了毒剂?
而埋在地基之中,这绝不只是为了逃避而临时想到的办法,应该是经过规划的。
尸体腐烂的过程,毒素有可能污染附近的环境,但埋在地基里,即便有污染也不会被察觉。
所以除了找到“做上帝”的感觉,他还会因为多年逍遥法外丶无人知晓而获得另一种满足感。
看,你们拿我没办法。
这样的人,远比那种嗜血成性丶以凌虐他人为乐的变态不同,他不仅冷静丶冷漠,缺乏共情,极度自恋,而且还极度的清醒。
他不是疯子,却在平静中“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