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又是一个新的国家的女王!那欧洲怎麽能有这麽多的国家?而且各个都允许女王执政?
不过大抵是已经见到了许多女王执政的例子,衆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淡定一些,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大惊小怪。
左右不过又是哪个国王生不出来儿子,只能让公主继位嘛。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却是,第一段介绍便让他们惊到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本名索菲亚·奥古斯特,她出生于普鲁士公国的一个没落的王室成员家族中,15岁时被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选中,成为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并邀请叶卡捷琳娜母女前往俄国。]
[于是索菲亚就这麽踏上了去往俄国的未知路程,虽然是去与王储联姻,但实际上那时的普鲁士与俄国爆发过数场战争,索菲亚本人不通俄语,俄国信仰东正教,而她却信仰天主教。後人无法猜到彼时还是小女孩的索菲亚会想些什麽,但可以肯定的那时的她应当也没想到未来会有那麽闪耀的未来等着她。]
贞观君臣皆是震惊地睁大双眼,之前的两位女王都是公主继位,他们便也下意识认为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应当如此。
结果这竟然是别国的公主?甚至连俄国语言都不会?这她要怎麽成为女王?
对了,还有宗教,欧洲的宗教信仰可比华夏重要太多,没看教皇都能决定国王的婚姻吗?
更重要的是欧洲皇室显然更加重视血缘关系,而不是姓氏,不然之前怎麽会出现传给什麽远房表侄的事?
那叶卡捷琳娜二世显然不满足之前的传位条件,她又是怎麽登上王位的?
等等,他们突然间想起华夏的太後临朝称制,所以欧洲也能这样?
如果真是如此,欧洲的王位传承可真是又“严格”又“宽松”……
而且他们怎麽女王丶国王都叫相同的名字?已经至少有三个女王名叫“伊丽莎白”了,他们哪怕没有“避讳”的传统,但这麽多人都叫这个名字,他们在喊名字时候真的能分清喊得是谁吗?
难怪光屏讲述时要加个一世丶二世丶三世……也算是个办法。
可要是从一开始他们就取不同的名字,不久不用这麽麻烦了吗?
衆人在心中吐槽着,但对光屏的注意力却是一点不减。
[一路跋山涉水後索菲亚母女到达了莫斯科,见到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王储彼得,两人虽对索菲亚还算“热情”,但索菲亚却敏锐地察觉到只有自己变成“真正的俄国人”後,她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于是索菲亚当即找了最好的老师开始学习俄语,同时皈依东正教,学习东正教礼仪。四个月後的受洗仪式上,索菲亚已经能用流利的俄语与王公贵族们对答,赢得了俄国宫廷上下的一致好评。]
[第二年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三世成婚,婚後将自己改名为叶卡捷琳娜。]
[然而与王储成婚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并不爱她,心中另有所属,甚至在两人结婚五年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还是处女。]
[叶卡捷琳娜二世心中自然是悲伤的,毕竟彼时的她不过十五岁左右,在成婚前也曾幻想过甜蜜的婚姻生活。不过她却没有沉浸在悲伤中,开始阅读起大量阅读起了书籍,包括政治,历史,哲学等书籍,其中甚至包括十卷德国史,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相对高深的书籍,大大增长了她的见识。]
这一刻,贞观君臣都不禁在心中称赞叶卡捷琳娜的胆识。
现场衆人中不乏天才,但他们也不能确定自己四个月时间能不能学习一门外语。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般小的年纪,就能看得这般透彻,并且付出实践,谋略心性可见一斑。
这样的人哪怕是在华夏也不会差,要是有机会也能成个摄政太後。
若是用好了这样能干的女人,能够福泽好几代。
那彼得可真是没有眼光,叶卡捷琳娜到底是正妻,怎麽能成婚五年都不碰她?哪怕再不喜也得做好面子啊!更何况欧洲还只承认婚生子的继承权,彼得都不为自己的後代考虑考虑吗?
长孙皇後也是叹了口气,真是不管哪国的女子婚姻都是一场豪赌,女子婚後能否幸福全看该她挑的丈夫是否喜欢她,又或者有没有基本的良心。
她是相对幸运的,而这位叶卡捷琳娜则是不幸的。
不过事情往往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叶卡捷琳娜若是婚後幸福,顺利结婚生子恐怕也不会阅读这麽多的书籍,积累人生阅历的话。
只是不管中外,皇後还是太後,他们的权力来源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儿子。
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定然是靠不住了,若是还没有儿子的话,她未来怕是依旧不好走。
她又该如何破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