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笔趣阁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

李世民顿时心头一喜,好好好,少年这是要给他辟谣了!

然而下一秒他的脸色便更加难看。

【系统,你既然知道看史书了,那就应该知道像顺治那般会因为妃子死而殉情的皇帝都是极少数,从古至今就没几个。】

【就李二这种後宫一大堆,男女之事上也不太讲究之人,你确定他是会因为女人殉情自杀的?】

李世民心头一凉,完了,少年都这麽说了,其他人更要相信了!

他心中很是委屈,自己怎麽就不讲究了?

他想反驳却发现少年的描述竟是也没什麽大错,他後宫女子的确不少,他也不是特别注重伦理之人。

与此同时,其馀人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更是意味深长,显然更加信了几分。

李世民被衆人这般看着也不禁心虚了起来,少年不是信口雌黄之人,难道他年老时真的糊涂了?

【比如李二的确干出过夺人妾室之事,比如他曾经公开炫耀过纳了玄武门之变後谋反的堂兄李瑗的美貌妾室,结果被臣子怼了回来,说他与“杀人夺妻”无异,最後只能将女子灰溜溜地放回了亲人身边。】

李世民脸色越发黑沉,很是没想明白自己为什麽蠢成这样。

占了也就罢了,自己怎麽还跑去跟臣子炫耀?嫌弃自被臣子念叨得还不够多是吧!

同时他对自己的怀疑更是增多了几分,再不像之前那般信誓旦旦。

罢了,是就是吧,左右还没发生,未来他改还不成!

就当李世民打算放弃挣扎自我安慰之时,少年却是话锋一转。

【不过呢,李二纳弟媳这事还是很有争议的,而且现在有不少专家以及历史爱好者认为这是假的。】

李世民顿时坐直了身体,眼睛都睁大了几分。

他就知道他不会强夺弟媳,不是对自己的节操有信心,而是对自己的品味很是了解。

【首先纳弟媳这事只记载在宋代的史书之中,在《旧唐书》丶《贞观政要》以及唐代各种野史丶话本中均无记载,那请问几百年後的宋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而且弟媳杨氏在史书上除了“立後”之事外几乎未曾有过记载,要她真是李二晚年时的真爱,怎麽也得有点得宠的记载吧。毕竟李二可不是後世某传中的赘婿渣渣龙,要靠着故意冷落她来保护心爱之人。】

李世民听着少年的声音在心中不住点头,对对对,他若是真喜欢一个女人定然要给她无上的荣宠。

就比如长孙家,虽然其中也有与长孙无忌年少时情谊的原因,但是他愿意对长孙家其馀那些纨绔子弟也鸡犬升天,多有优待,那便是因为他想要厚待妻子及其家族了。

当然长孙家也是进退有度,无忌就不说了,就连刚回到长安的幼弟长孙无逸都主动开口言说自己才疏学浅,胸无大志,只想要个低位的闲职。

他知道幼弟定然是不想让他难做故意这般说,他当时听完长孙无忌的汇报便心道这个幼弟真是懂事乖巧,要是元吉能学到一二,他们之间又何尝会闹成这样?

当然他不会拒绝幼弟的善解人意,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闲职,同时决定日後要多从其他地方补偿他。

李世民相信若他晚年真的有宠妃,定然会安排好她父兄的职位与前途,若是没有表示,那只能说那人大概率并没有被他放在心上,又怎麽能称之为宠妃呢?

不过少年口中的“靠冷落来保护所爱之人”又是什麽逻辑?这在宫中难道不是帝王的宠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立身之本吗?

果然每一次少年关于後世的描述他都有许多不理解。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立後”之事的另一个人物魏征,事件被记载发生的时间是贞观十七年,但那年是魏征病重去世的时间,那时的魏征真有精力去管後宫之事吗?】

【魏征以直言敢谏着称,跟李二更是在士大夫的描述下成了明君谏臣的典范,更是多次把李世民气得吹胡子瞪眼,甚至被气得跑到後宫号称要杀了魏征这个“田舍翁”,还是长孙皇後将他哄好。】

【然而魏征只是敢谏,并不是蠢,他劝谏其实很有一套,往往先给李二戴上一番“明君”等等高帽将李二哄得飘飘然,然後被架着就只能从了。所以这样的人怎麽可能骂直接骂帝王的心爱之人,将其比作□□呢?】

【当然哪怕魏征敢这麽骂,李世民这种暴脾气会就这麽认了?虽然李世民能听得进朝臣的谏言,但是他也从来不是朝臣说了自己就都答应的,往往会跟朝臣争论许久,而不是就这麽算了。】

【比如要是有人将长孙皇後比作□□,李二怕是会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上一遍。】

虽然少年只是打了个比方,但李世民却已经是脸色大变。

别说是妻子被人骂,哪怕是史书上对观音婢的评价一般他都无法接受,毕竟纵观历史还有比观音婢更加贤德的皇後吗?

谁要是敢这麽骂观音婢,他可不只是骂那人祖宗十八代,定然要让那人的九族都尝尝帝王的铁拳了!

【其实呢我觉得这事吧多半还是宋人修史时编的。宋代是着名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些个儒家官吏可谓是时不时编些历史小故事劝谏君王,而往往遭到他们编故事毒手的便是最近的唐朝。李二作为千古一帝,善于纳谏的君王典型更是跑不掉。】

李世民顿时恍然大悟,好家夥,这是朕太有名所以都拿朕举例了?

可恶!举例就罢了,怎麽还平白污人民声?!

【不管是《新唐书》的欧阳修还是《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都是宋仁宗时代的文人。而在宋仁宗之前独揽朝政的又是谁呢?是刘娥,刘太後。】

【刘娥歌女出身,本是平民银匠龚美之妻,但是呢他们家境贫寒去到了京城谋生,然而他们还是穷,龚美便打算将刘娥给卖了。然後这一卖就被当时的襄王赵恒给看上了,将而且赵恒对刘娥那可是真正的真爱。】

【宋太宗反对又怎麽样?那就先将刘娥养在外宅,等到登基後第一时间接回宫,甚至刘娥的前夫龚美还与刘娥结成了兄妹,获封国舅。】

【刘娥生不出孩子又怎麽样?那就将别的女人生的孩子抱在她的名下,强行将她扶为皇後。发现刘娥颇有政治才华,更是愿意给她施展才华的空间,晚年病重之时更是放权给刘娥,让她成为朝政的实际掌权者。至于之後太後临朝称制,更是顺理成章之事。】

李世民听着宋仁宗为这叫刘娥的女子所做的一切,不禁咋舌。

这倒是的确谈得上“真爱”二字!没想到那後世皇帝竟是出了个情种。

他自认对妻子也是情深义重,但平心而论,他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