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笔趣阁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

所有能听到天音的人都心情震荡,儒学不是治国之策,这怎麽可能?

要知道从汉武帝时期起,儒学已经成为治国之策数百年,现在少年却将其彻底否定了!

这是他们听错了?还是少年口误了?

衆人心中疑惑时,少年又已经自顾自地骂了起来。

【儒学提出了天下为公丶以民为本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的德行。】

【又因儒家重视教育,讲求有教无类,为下层人士提供了上升通道,又因为其实在是身段柔软,长久以来吸收了许多别家有用的学说,可以说儒家算得上是整个社会的弥合剂。】

【然而细细探究儒学便会发现儒学提出的都是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几乎没有实操的建议。】

【它提出人要“修身正己”,但却没有提出具体的限制惩罚措施,仅提留在道德约束。但人都是有私心的,从来不是如今占据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仅靠道德约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孔颖达等人顿时在心中骂骂咧咧,那些人不愿受教化关他们儒家什麽事?这纯属是将所有的锅都让他们给背了!

更何况不还有法律吗?犯罪之人依法处置不就行了。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有几个敏锐的臣子便发现了其中的不妥。

“法”是法家提出的,完蛋,他们真要用这来辩驳,少年又要骂他们身段灵活丶骨头软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少年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他们。

【更重要的是想要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的是能够落地,干实事的政策,天天讲道德是没有用的。】

【管经济的大臣需要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需要学好算数会算账。管工部的大臣需要了解建筑以及各种工程的构造,管理农业的大臣需要知道如何种地,如何让作物高産……】

【而这些从来都不是像儒家那般写写锦绣文章,念叨一下个人修养就能做好的。毕竟粮食不会从土地里冒出来,建筑不会自己建好,甚至与管理官员人事变迁的吏部官员更应该研究的是人事管理学以及官员心理……】

【可以说儒家宣扬的那些理论在正经做官时基本上没什麽用处,远不如他们曾经看不上的奇淫巧技。】

刚才还愤愤不平的儒臣们更是严肃了面容,少年又在捧其他家踩他们儒家!

他们想张嘴反驳,却又无从下口,不得不承认少年说的的确是实话。

特别是本就担任实干官职的官员更是明白少年话的含金量,他们至今都还记得刚上任时的焦头烂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才能理清手上的工作。

若是想要变得熟稔,那所需要的时间便要更久了。

当然还有诸如孔颖达一般一直担任文学馆学士丶国子博士等虚位官职的官员继续不服输,在心中反驳。

呵,能修练好自己的心性的才子们学习那些雕虫小技不都是手到擒来?

哪怕他们没那麽擅长那些只是,那学个几年总能学会吧。

然而少年仿佛有读心术般继续开怼。

【当然能写好文章得到帝王重用证明该官员脑子正常,有还算不错的学习能力,他们在获取官职之後也能够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但话又说回来,为什麽不从一开始就选择专业知识最好的呢?为什麽要脱裤子放屁折腾这一圈呢?】

【知识是都能学,但是每个人天赋不一样,比如,咳咳……我就背不下来很多文科相关的知识,那些哲学相关更是闹不懂,对我来讲比公式定理更像天书。】

【官员的任期往往只有几年,天赋异禀的学个半年一年便能上手,要是碰到天赋差的那可就是好几年了。哪怕皇位上坐着的是个昏君,不在乎手下官员的政绩,但老百姓们可等不了啊!】

【古代天灾人祸那麽多,每天都有百姓被饿死。官员进步个一年两年,但这段时间百姓又要多死多少人呢?】

儒臣们彻底脸上苍白,很是欲哭无泪。

少年跟他们儒家有仇吗?今天是彻底想要掘了他们儒家的根基啊!

之前少年提及的军队之事只是会让他们无法如原本的後世那般以文驭武,现在的话若陛下真听了去,他们儒家恐怕要沦为更其他墨家丶医家等等同样的地位。

甚至还有可能不如!

想到这朝臣们下意识地望向李世民,便见着李世民一副十分意动的表情,心中不妙的预感顿时更甚。

完了,他们的帝王向来是实用主义者,怎麽可能不心动?他们真是要完蛋了!

该不会儒家以後要成为医家丶农家那样的末流学说吧?

不行,这决不能行!他们怎麽能与那些个不入流的学说坐一桌!

事实上李世民对于少年的话的确意动,但是对儒家却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産生那麽多的厌恶。

李世民性格十分宽容,哪怕是对曾经的敌人,北方的胡人,只要他们为自己所用且有用,便能不计较之前的事。

所以,他对于各种学说自然也是这样。

儒学的确有许多缺陷,但哪怕是少年其实也没有彻底否认儒家,在只言片语中点出了儒家的许多优点,譬如在教化世人上,维护社会安定之上……少年批判的本质是独尊儒术!

更何况他到底是皇帝,不可能放着这麽一个维护他江山稳定的利器不用。

当然李世民也把少年的话听到了心里,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曾经的诸子百家学说都各有各的用处,要想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就要将其融会贯通,而不是偏听偏信某一种学说,让其一家独大。

甚至儒学能在汉朝被皇帝所重用,从而在中原一家独大的原因不也是它擅长吸纳别家的学问吗?

当然儒学看来是依旧没吸取到位,最後还是导致华夏文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