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世民先是在心中将李治给臭骂了一顿,这臭小子是将自己的教诲抛在了脑後吗?
是的,哪怕孩子都没出生,李世民也坚信自己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教导太子为君之道,治理江山的本事。
而想要治理好江山,朝堂风气便是重中之重,只有朝堂风气好了大臣们才敢说真话,匡扶帝王的得失,治理好大唐。
若是朝堂风气坏了,原本贤良的臣子不敢说真话,自然满是奸臣。
所以他刚一登基便主动要求臣子们说真话,勇于进谏。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能做到的这一点的皇帝极少丶极少,就连他自己在面对诸如魏征等人疾言厉色的进谏时还是忍不住生气。
当然虽是如此,李世民也不能接受自己建立的清明朝廷被自己的继任者给毁了。
就在他寻思着要麽还是别生那不孝子时,却又听见李治在长孙无忌死後一年便风疾发作,心中的愤怒顿时被心疼所取代。
那时的李治才多大?怎麽能那麽早就犯病了!
对了,长孙五郎刚还提到了李治体弱多病,所以这是他那麽早就犯病的原因吗?
自己只活到了50岁,治儿岂不是比自己还会更早去世?那他的太子能长大吗?
还有那武媚,她该不会是借着这个机会把持幼帝临朝称制了吧!
更何况李治甚至早就将权柄交到她的手中,让她与自己二圣临朝,让她早早便能发展自己的势力,李治死後,新帝又年幼,满朝文物谁能制衡她?!
李世民脸色瞬间难看了起来,又想骂一句“糊涂”!
但他旋即又想到相较于其他满朝文武,似乎皇後的确比其他人来得可靠些。
哪怕是他自己,之前在突厥趁着自己刚登基不备,有可能兵临城下之时,下意识的想法也是让妻子替自己守好江山。
当然在李世民看来自己的皇後远比那武氏女子要可靠得多,决不可能做出任何危害自己和大唐江山的事,所以他才会放心将江山托付给妻子。
但李世民也心知,李治估计也如同他信任妻子那般信任武氏。
罢了,牝鸡司晨就牝鸡司晨吧,总比养出王莽这样篡位的奸臣要好得多。
最终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
他觉得相较于操心继任者的治国问题,更应该操心他们全家的身体。
若是他和观音婢能多活上几年,孩子们身体能更好些,许多问题不就不存在了?
李世民本来在饮食上还有些偷懒,时不时偷偷摸摸吃些甜食。
但现在他在心中暗下决定,未来的自己一定严控吃食,甜食丶烤肉什麽的尽可能少吃,从之前的五日一次变成十日一次好了。
对于李治的治国水平,长孙皇後要看得开得多。
毕竟纵观史书,能做到李世民程度的皇帝可谓是少之又少。
总不能指望老天独宠大唐,降下两任千古明君吧。
李治虽然比之自己的父亲差了许多,但是五郎也说过综合来讲他在历史上的水平还算不错,当个守成之君总归还是不错的。
不过作为母亲,她还是操心孩子们的身体的。
听见李治体弱多病丶年纪轻轻便犯了风疾,她顿时心如刀绞。
在她看来,就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底子太差了,才导致几个孩子身体都不好。
本来她还犹豫纠结自己不再生育,是不是剥夺了本来应该出生的孩子们见见这个世界的权利。
但现在她心中的天平却是悄悄偏向了另一边,在没调理好自己身体并且找到医治她和丈夫遗传病的方法前,生太多的孩子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
只是若真不生下李治,那未来的历史就真将大变,武氏也彻底没有了机会了。
想到武氏,长孙皇後又不禁猜测了起来。
“二圣临朝”虽然比“太後临朝称制”的情况少一些,但也有前例,比如前朝的独孤皇後,亦达不到五郎之前所说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