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第176章李世民召见 贞观贤王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

李世民只觉得自己大脑“嗡嗡嗡”的痛,虽然长孙无逸没有直言大唐由盛转衰的经过,但透露的信息却已经不少了。

譬如“安史之乱”就应当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起因,甚至导致国都长安陷落。

至于“安史”是指的什麽,李世民比较倾向于是人,当然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就不好说了。

只是不管是哪种情况李世民也无法接受被叛军打到了国都,甚至国都还沦陷了!

汉代虽也有七王之乱,但也没被人打到长安啊!

相较于李世民的痛心疾首,朝臣们则要淡定许多。

他们大多出身于世家,家里都已经富贵了甚至几百年,这几百年来无数王朝兴起又衰落,但不变的依旧是他们世家与皇家共同掌握着权力。

所以,他们又有什麽好着急的呢?

他们只在心中感叹,看来大唐虽然比隋朝长了些,但也没长到哪去啊!这世间终究难有第二个大汉了。

当然还是有部分心怀天下的朝臣,在心中悲叹。

百姓这才没过上多久的好日子,这就又要迎来战乱,最苦的还是百姓啊!

自诩开国帝王的李渊此时也是满心悲痛,他之前听天音只听了一半,李世民也不会好心到将一切都告知于他。

所以李渊自然不知道大唐的寿数,所以在他看来国都沦陷那就是国家亡了。

他才刚开国,结果天音就让他知道了未来大唐的灭亡,这真是存心气他的!

至于想办法避免大唐灭亡什麽的,李渊表示这都是近百年後的事了,他还已经退居了太上皇之位,实在非他能力所及。

当然,他还是生气的,当即恨铁不成钢地望向一旁的李世民,瞧瞧你生的好子孙!

李世民本就心痛,这麽被一直以来针锋相对的父亲这般看着更是无语。

难道李唐後来的皇帝就不是他的子孙吗?

算了,还是继续听长孙五郎的话吧,看能不能探听到更多的消息。

李世民冷静下来,便发现了不少的疑点。

譬如国都都沦陷了,难道不该是直接亡国吗?可他明明记得之前天音提到过大唐不是短命王朝,有着一两百年的历史,最後是被一个叫作“宋”的朝代取代的。

难不成大唐也跟汉朝一样被分成了两段?李家又出了个雄主将天下打了回来?

只要能找到那人是谁,他完全可以留下遗诏,警示後人。

特别是那创造了大唐巅峰盛世的君王,应当是个明主,只要自己提醒得当,他想来便不会传位于一个昏君。

甚至要是能知道那重夺天下的雄主是谁,他甚至可以让那人将皇位直接跳过导致“安史之乱”的昏君,将皇位传给那重新夺得天下的“雄主”。

李世民这般想着,长孙五郎这一次也如他所愿为他透露了他想知道的信息。

只是这透露出来的信息,却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般。

【说起来安史之乱的发生虽然有其必然,但要不是唐玄宗两父子的骚操作其实根本不会持续那麽久。】

李世民瞬间抓住重点,唐玄宗父子!看来“唐玄宗”就是那个导致安史之乱的不孝子了!

【首先,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就是唐玄宗这厮竟然让边疆节度使在手握军权後,还让他们同时掌握了政治丶财政大权,安禄山还因讨好玄宗成为了三镇节度使,手握18万常年对战的精锐,而中央只有十二万军人,而且战备松弛。这样的军事力量悬殊之下,真是太考验节度使们道德水准了。】

李世民摇头叹气,心中大骂,果然是昏君!

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也不能将所有权力都下放啊!而且还是三镇!长此以往下去没有野心的将领也得有野心了!

甚至在场的将领们也不由得脸色一变,要是他们被帝王赋予了这麽多的权力,恐怕也很难不去试一试。

毕竟谁又真的心甘情愿屈居人下呢?

【当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说那麽多了,毕竟玄宗干的蠢事本质上是加快了藩镇将领造反,早晚会有那麽一天,这可以说是从大唐建立时就埋下的雷。】

李世民瞬间惊醒,从大唐建立就埋雷了?这怎麽可能?他可不会放任边疆将领做大!

长孙五郎你给朕说个清楚!

然而长孙无逸此时专注吐槽着唐玄宗,并不打算深究其底层原因。

李世民自是失望的,但是随着长孙无逸的讲述,他也很快没空去纠结什麽根本原因了,因为唐玄宗父子的操作差点让他头风病都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