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子还是资质不够,眼光不够长远啊!自己未来一定要对承乾将西域诸国的关系,又该如何远交近攻掰碎了揉开了讲给他听。
李世民在心中吐槽着,然而这时他却听到一句——
【算了,还是不能那麽苛刻。本质还是当时的生産力技术所限,交通工具太过于落後,已经超出军队所能投射的范围,谁当皇帝都没用。波斯末代国王伊嗣俟在波斯还没有亡的时候曾四次向唐太宗求援呢,结果都遭到了李二的无情拒绝。】
李世民呼吸一滞,心中对于李治的指责再也说不出口。
毕竟原本的自己也是如此的短视,他又怎麽好意思指责李治呢?
而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朝臣们那似有若无的看向自己的视线,仿佛在说“陛下你也有失算的时候啊!”
李世民顿时在心中辩解自己只是没能眼光彻底超越时代罢了,怎麽算得上失算?全然不顾他刚才是怎麽在心中责骂李治的。
好在长孙无逸还在继续讲述,让衆人都没有心思继续纠结。
【不过随着唐朝灭亡了西突厥,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到了现在的咸海丶乌兹别克丶阿富汗一代,大唐往西,阿拉伯帝国往东,两个大帝国就在中亚交汇了。】
【公元661年,末代王子俾路斯亲自来到长安请求李治的援助,据史书记载,波斯王子在李治和武则天面前失声痛哭,讲述阿拉伯帝国对他们的压迫,李治和武则天则深表同情。】
【李治这一次没有直接拒绝,随後宣布在如今的阿富汗地区设立了波斯都督府,并任命俾路斯为都督,让他主管当地政务。】
【波斯王子顿时心潮彭拜,以为自己终于复国有望。但他很快发现,李治只给了他一个名头,他被封为右威卫将军,待在长安的豪华宅院中,但却完全没有提出给他兵力助他归国复国。】
【原来李治只是想留着他这颗棋子作为大唐在西域的抓手,插手当地之事,但让李治抽出本就捉襟见肘的大唐兵力远赴波斯帮他们复国那就是做梦。】
若不是顾忌到长孙无逸,听着李治的这手操作後,贞观君臣都要差点笑出声。
不考虑到阿拉伯未来的潜力,只当成一个普通的遥远异国来看,这样的制衡手段已经实属精妙,还颇有些无赖了。
这一刻朝臣们将从之前投向李世民的眼神收了回来转而投向长孙无忌,心中都是“无忌你死得也不冤啊!看看你对手的手段哩!”
而被看着的长孙无忌心中无奈,翻了个白眼。
呵,看他干什麽?他早就放弃了未来当不讨好的辅政大臣,一心躺平了好吗?未来的皇帝手段是好是坏都跟他无关!
李世民心情也舒爽了几分,并且开始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愧是他的儿子,还是能看出阿拉伯的威胁,没有放弃制衡阿拉伯的机会。
只可惜现实所限,他没能放开手击垮阿拉伯。
不过没关系,治儿的遗憾,他这个做父亲的未来会帮他处理好。
【当然要俾路斯真能让波斯复国,在阿拉伯帝国的腹部插上一刀,那也是李治乐意见到的。而俾路斯等啊等,还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公元679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搞事,联合吐蕃攻打大唐的安西都护府,为了麻痹敌人,李治便命裴行俭假借护送俾路斯返回波斯的名义,深入西域。】
【而後裴行俭利用突厥叛军的轻敌心理,假借打猎名义突袭其营地,迅速平定西突厥叛乱。】
【任务完成,唐军自然不会再次西行,停在了碎叶城,俾路斯顿时傻了眼,唐军不跟他一起回波斯了,他回去的话就不是复国而是找死了。】
【于是最终这位波斯王子灰溜溜回到长安,两年後去世含恨而终,一辈子没能回到故土。】
【对于这位波斯王子,虽然我也同情他亡国的悲痛,但他将复国希望寄托在别国身上,那不是搞笑吗?不说大唐离波斯那麽远,哪怕离得近也不会为了别人的国家去牺牲自己家战士的性命啊!哪怕真出兵并且取得了战争胜利,那也是将其纳入自家版图,波斯不过再一次亡国罢了。】
【波斯要真想复国,应当做的是留在当地发动波斯的百姓,一起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结果他自己都怕回去送死,还指望别人帮他吗?】
【波斯自从这次亡国之後便持续拉胯上千年,就没有站起来过,又卑又亢,永远天真永远被人耍,像我们华夏这般有血性的民族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