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第176章李世民召见 贞观贤王 > 第107章(第2页)

第107章(第2页)

当然李世民也已经明白了丰收反倒会导致谷贱伤农的道理,所以他提前让司农寺做好了规划,教导百姓应该种什麽,如何种。

当然,粮食不可能种得刚刚好,总会多那麽些,这时他便会让朝廷收购市场上多馀的粮食,以备灾年。

以现在的农业生産力,生産出足够百姓吃的粮食自然也不用耗费全部土地。

而在不久前,长孙五郎又兑换出了棉花种子。

他果断又“不小心”发现了棉花种子,然後让官员们留种并且大规模推广开来。

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讲除了没有粮食吃之外,最大的生存困难就是冬天的寒冷。

皮毛只有只是有钱人才能够穿得起的,底层百姓只能将干草塞进他们单薄的衣服之中,一场大雪便很可能带走无数百姓!

那能直接从土地里种植出来的雪白棉花可谓是解了天下百姓的燃眉之急,他自然不能错过。

如今棉花已经在京城外推广开来,未来还会在全国推广开来,想来百姓们终于能过上一个相对安稳的冬天了。

而处理完内政,李世民便将目光投向了大唐之外的番邦异族们。

大唐如今已经先後灭了东丶西突厥,西域自然无人敢造次,只待大唐找到合适的机会收归大唐。

至于吐蕃区域,因为吐蕃本就没有被松赞干布统一,一顿内斗之下,吐蕃自然就被抓住机会收归了大唐。

李世民按照也依旧依托天音提供的後世满清实控西藏的方法并加以改进,设置了驻吐蕃大臣,

而有了之前天音的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又有了孙思邈在,大唐军队总算有一批人克服了高原反应,使得唐军能在高原驻军。

拿下了高原後,拿下南亚大陆自然便容易了许多。

不过李世民倒也没有着急动手,大唐是礼仪之邦,自然要等一个合适的理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彼时的戒日王还在,且对天竺的把控十分到位,若大唐此时进攻天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成本大师李世民自然不愿意多花费那麽多代价。

如今大唐的土地还尚且够用,他也不急着开发南方。

而後,他将目光转向了北边的高句丽,这一个他和隋炀帝都曾折戟沉沙的地方。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进攻高句丽,结果不仅没彻底灭灭掉高句丽,反倒使得隋朝民怨沸腾,国家就此灭亡。

而原本历史中的自己,虽然没有像隋炀帝那般栽了一个巨大的跟头,但是也属实是他征战史上难得的败仗,也是他去世前的心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高句丽实在是太不老实了,虽然表面上因为大唐如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而俯首称臣,接受大唐册封。

但他们暗地里却是不断在修建长城,防备大唐。

同时他们还联合百济打压一直极听大唐命令的新罗,而且近来传出来的消息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正密谋弑君造反。

而泉盖苏文对大唐的态度比之如今的高句丽王还要不满大唐,这他自然不能忍。

与其像原本的历史里那样等到泉盖苏文造反成功,登上皇位,不如趁着两人相争之时,他来渔翁得利。

如此一来,大唐进攻高句丽自然便提上了议程。

因为知道未来高句丽做的那些事,而大唐最终收复高句丽,所以这一次朝臣们也答应得很是痛快,甚至算得上十分支持。

用李靖的话来讲便是,不趁着他们这批开国将领还年轻时打下大大的领土,难道要等着未来天下承平日久,将星凋零时打吗?

不过李世民对攻打高句丽依旧很是慎重,他在心中不断计算着成本,决意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高句丽。

所以他并未直接大军压境,而是先派遣细作去往高句丽辅助高句丽王,避免他像历史里那样那般容易被泉盖苏文杀死。

同时他又学习历史里自己的经验,不断派遣小队部队,骚扰高句丽边境城池,打乱高句丽的种植劳作,避免他们得以休养生息。

如今他们还有火药作为辅助,那自然更是如虎添翼,高句丽边境城池已经几乎完全无法正常生活,沦为了空城。

与此同时,李世民更是下令建设了数艘战船,提拔了原本历史上就在灭高句丽之战表现出色的苏定方等人,训练海军。

而後他才命李绩,苏定方等人率军渡海,与新罗联军,一举攻灭百济,先行断掉高句丽的左膀右臂。

然而更让李世民惊喜的是,他之前一直思考自己该如何找借口灭了倭国,倭国竟是在这次战役中支持百济,主动送上了门。

李世民顿时合掌大笑,好呀!借口都不用找了,他要顺手灭了他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