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後世有些人攻击她是男权社会里的标准贤妻,但在长孙无逸看来长孙皇後已经算得上十分优秀的女性。
她温和善良,对待宫人极好,从未有过苛待下人之举,对于妃嫔的
同时她虽然言语上不愿过多参与政治,但该参政的时候也没有含糊,不仅爱护贤才,更是多次匡扶帝王得失。
那些认为她不够“女权”的後世人说到底还是将後世的思想强加给了她,人家从来没有接受过後世教育,又怎麽去做到根本未曾想过的事呢?
她已经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到了最好了,于私她在时家庭和谐,娘家也被优待,于公更是对社稷有益。
去审判真不真爱,宠不宠的实在是没有必要。
当然如今长孙皇後成了他的姐姐,他自是更加盼着她长命百岁,才能保长孙家长久的富贵。
算了,长孙无逸安慰自己,姐姐地位稳固对他的躺平日子至关重要,区区一个假期罢了。
因为事出紧急,皇後的册封仪式并不盛大,而且大抵涉及到了後宫,所以参与典礼的并不多,长孙无逸也只需要参见晚上的宫宴即可。
对此长孙无逸自然有些遗憾,毕竟没能看到难得一次的封後大典。
但他又有些庆幸,呜呜呜,总算白天可以睡懒觉了。
到了那一天,长孙无逸睡了个饱觉後又才精神满满地进了宫。
毕竟他记得之前看书说过贞观一朝各个都是party爱好者,不知道那群精力旺盛的人宴会要开到什麽时候,他可熬不了太久。
对于长孙无逸这样的宅男来讲,让他刷手机熬通宵都是可以的,但要他熬夜泡吧那是万万不行的。
而这唐朝的宫宴在他看来跟後世的酒吧估计也查不了多少。
不过有高氏在,母亲年纪大了熬不了多久,到时候他应该可以跟着高氏一起回家吧?长孙无逸在心中安慰自己。
长孙无逸向来不会提前太早到场,哪怕在这种时候。
于是他进到举办宴会的大殿时,便发现座位上已经坐上了不少人。
人他自然是不认识的,但是他身旁有高氏,高氏当即为他介绍了一遍,还让他一一行礼打招呼。
长孙无逸:怎麽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父母还在时被逼着将家中亲戚都喊了一遍之感!
不过高氏毕竟是一番好意,更何况这些个“亲戚”各个都是真金大腿,于是长孙无逸便十分人机朝着衆人问了一圈好。
然後收获了“无逸都长这麽大了”丶“也是一表人才丶青年才俊”丶“可曾定亲?得相看了吧。”……一系列评价。
被评论的长孙无逸脸上的笑容越发地僵硬,心中不断吐槽,这真是越发像小时候的记忆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逃不了这样的场景。
当然一通认人招呼下来,长孙无逸也有些收获的。
比如这一场宫宴本质上是家宴,来得大多数都是宗室以及後宫的妃嫔们,还有少量的外戚,也就是长孙家和高家的人。
朝中重臣也就房谋杜断被获准破例前来,至于魏征如今显然还不是李世民的心尖宠臣,自是没有机会来的。
而这时也终于到了宫宴开始的时辰,衆人均是快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只听宦官一声大喊,“皇帝和皇後到——”
一对身穿着明黄色龙纹华服的年轻男女牵着手相携着一起走进了殿中,一直走到大殿正中央处後方才落座。
长孙无逸属于最亲近的外戚,再加上他的位置被安排在了高氏旁边,自是离帝後的位置极近。
所以他也终于看清了两位历史名人的面容,顿时在心中感叹。
【呜呜呜,来了这这麽久终于看清了二凤和长孙皇後的脸了。长孙皇後一看就是温柔漂亮小姐姐,李二嘛也长得还不错,也算配得上皇後。就是一看就年轻的时候仗打多了,皮肤好糙!而且古人为什麽那麽爱留胡子啊,看起来更糙了。】
刚落座的李世民先是一愣,少年究竟是在夸他,还是贬他?
不过等等,少年为什麽会在这?
这场宴会可是家宴,来的几个外臣也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所以那少年是宗室或者外戚?
李世民心中惊奇,克制不住地环顾四周,想要发现可疑之人。
只是他发现这虽然只是一场小型家宴,但是人却依旧不少,哪怕是能同时上朝和参加宴会的也有几十号人。
更何况他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不想打草惊蛇的话他自然也不能太过明显得到处探查,于是只能先行作罢。
而後他着衆人招手,“这是家宴,大家也都是亲戚,不必拘束。”
也因为他没有再继续探查,所以错过了眼神呆愣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此时只觉心跳仿佛都停止了一般,这天音里的少年行程怎麽跟他的幼弟行程都对上了?而且这也的确是他第一次终于面见皇上和皇後!
一次可能是巧合,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话……而且他的那个幼弟性格跟那天音少年还都很相似,都十分的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