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发言稿 > 第74章(第2页)

第74章(第2页)

于是他又将长孙无逸给喷了一通,这小子就是危言耸听!

只是被长孙无逸这麽一闹,他心中对武氏的怨气消散了许多。

的确,李唐後人无能才是根本。

没有武氏,也会有别的权臣,是当时的李唐後人守不住江山罢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前他只当李治一脉的直系後人太过无能,守不住江山,现在看来竟是整个李唐宗室都十分无能,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是教育吗?

李世民想起如今对皇子们的教育,除了嫡子之外,他虽然不是时时刻刻抽查功课,但也都会找当世十分有学问的大臣们教导他们。

不说能将他们各个都教成惊才绝艳之辈,但也不应当向长孙五郎讲述中的这般无能吧!

还是说是那个什麽“遗传”的缘故?可他自己还有未来的李治都不差的啊!

李世民绞尽脑汁,但一想聪明的他却怎麽也想不通,最後只能无奈叹口气。

罢了,也只能先将一切方法都试试了,譬如从明天开始将皇子们的课业标准都提高吧。

至于会不会滋长其馀庶子的野心,李世民表示这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总比江山都被其他人给篡了好。

不过随着长孙无逸的讲述,李世民的心却是越发没底了起来。

【与此同时,武则天将首都迁到了洛阳,取名为“神都”。这不仅解决了彼时关中缺粮,甚至连皇帝都常常离开关中去洛阳就食的窘境,还远离原本被关陇贵族们把控的长安,使得武则天能够在新的都城建立自己的权力中心。】

【她还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设立铜匦,也就是告密箱,鼓励天下人告密,以此编织严密的监视网络,使得当时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极大地震慑了反对声音。】

【朝廷中的反对声音被镇压,但整个天下对于女子执政的偏见却还在那,“男尊女卑”丶“牝鸡司晨”,还有一系列由儒家传播下来的限制女子的固有观念充斥在无数人大脑中,这种无形的压迫甚至比有形的反对还要让人难以反抗。】

李丽质和长孙皇後都在心中叹了口气。

他们身为女子自然十分清楚整个天下对女子的限制,哪怕他们已经是全天下最为尊贵的女子之一了,但依旧面临无数限制。

一句祖宗之法历来如此,便可以让他们一切的理由都变为无用。

所以武氏会如何应对呢?

长孙无逸很快告诉了他们答案,而答案可谓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也难不倒武则天,她选择了魔法对轰,用天命神权去对抗所谓的传统。她先是利用佛教经典,宣扬自己是弥勒佛转世。】

【她还让人去四处搜集祥瑞,或者说是人造祥瑞,譬如她的侄子武承嗣就让人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白石,声称在洛水发现,暗示这是天意想要“圣母”登基。】

【武皇还在洛阳修建了宏伟的万象神宫,通过建筑奇观彰显她的权威,震慑天下百姓。】

【这些举动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有些滑稽,但对于当时普遍迷信,相信鬼神之说的百姓们却是十分管用,于是民间的反对之声逐渐被压下,取而代之的是百姓丶四夷酋长丶文武百官等等接连请命请求武则天登基称帝。】

【武则天在经历了六次“推辞”之後,终于“顺应天意民心”登基为帝。】

李丽质的眼神彻底亮了,对了!传统哪里比得上天意!

记下来,通通都记下来!她要效仿!

甚至李丽质已经在心中寻思着找几个文人写些以她为主角的话本先在民间传播,现成的效仿对象都有了,就是那本《西游记》!

既然她阿耶能得个紫薇大帝转世的名头,她怎麽就不能去搞个什麽“九天玄女”丶“西王母”转世之类的名头呢?

李世民很想骂一句这些都是些宵小手段,算不得正道。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武氏的政治手段的确有用甚至算得上高明。

甚至哪个谋朝篡位的皇帝没用过这些手段呢?就连自己在玄武门之变後不也利用了佛教丶天象一番去证明他行为的正统性吗?

当然因为立场的缘故,李世民依旧是不愿承认武则天的好,他很快挑出了其中的问题来。

武则天打压丶残害了那麽多的大臣,定然会导致朝堂动荡,天下人才缺失。

朝堂要如何运转?天下又要如何治理呢?

女子称帝虽然勇气可嘉,但很明显会为天下带来苦难,终究是倒行逆施。

然而李世民刚这般想着,长孙无逸的话便像冰雨一般招呼到了他的脸上。

【不过权力从来都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个人觉得武则天之所以能坐稳皇位,还是因为她在几十年的执政生涯中大力提拔寒门子弟,得一群寒门子弟组成的“北门学士”围在她身旁支持她执政。】

【而在她登基之後,她更是创造了糊名密封卷制度丶殿试制度丶武举制度,进一步保障了科举制的公平性,将从前只选拔文官扩大到了武官的选举。】

【武则天在深化这些制度时可能本质是基于自己的利益,甚至可能并没有去思考对未来的影响,但客观上她却改变了未来华夏整个人才制度的选拔,瓦解了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对後世産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者有话说:今天莫名其妙太困了,还有些卡文,晚了,明天不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