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唐贞观李世民 > 第42章(第2页)

第42章(第2页)

【安禄山手上是精兵强将,朝廷的军队很难正面击败安禄山的叛军,但是因为地势有险可守,而且朝中也有不少得用的大将,想反攻不容易,但是守住要害不让叛军进长安却还是可能的。】

【事实上当时的名将们也是这麽做的,不管是高仙芝还是他的继任者哥舒翰,然而呢奈何有唐玄宗这样一位微操大师。】

【高仙芝在潼关坚守之时,监军边令诚索贿遭到了高仙芝拒绝,然後便在玄宗面前诬告高仙芝“逗留不前”丶“贪污公粮”,唐玄宗本就不满高仙芝不立即出兵平叛,于是下令立即处斩。】

【这样一位为大唐鞠躬尽瘁,平定帕米尔高原的来自高丽的名将就这麽冤死了。】

李世民本就是极爱才之人,听到忠臣良将的遭遇顿时心如刀绞,以至于一时间都忽略了高仙芝一个高丽人为什麽会成为大唐的将领。

当然他哪怕注意到了也不会多麽的意外,毕竟他们大唐吸引全天下的异族人才实属平常。

此时李世民心中对唐玄宗的评价更低了几分,这样的昏君,恐怕只有杨广能一战了,难怪将大唐搅成了这样。

【高仙芝被处死後,便是哥舒翰。此时的哥舒翰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卧床不起,但接到皇帝的命令後他也不敢不从。面对与叛军兵力的悬殊,哥舒翰依旧建议唐玄宗“固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但李隆基听信奸臣谗言,强令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被迫率18万唐军进入灵宝险道,遭叛军伏击全军覆没,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此战之後玄宗西逃,唐朝中央政权崩溃。】

李世民双目圆睁,恨不得能够跨越时空亲手处置了那个败家子!

他残害忠良不说,竟然还弃掉长安跑掉!他怎麽对得起全城的百姓!

李世民将唐玄宗狠狠地骂了一顿,犹不解气,无法理解自己为什麽会生出这样的子孙,只能恨恨地看了一眼李渊。

那不孝的後人多半是学的李渊,毕竟父亲当初面对突厥就想过迁都逃跑。

而被恨了一眼的李渊也很是莫名其妙,这关他什麽事!他隔得更远了好吗?!

不过这唐玄宗可真是辱没了他李家的门楣,真是丢人啊!

【在逃亡去蜀地的途中,禁军也受不了玄宗的昏聩了。当然深受忠君思想教育的他们自然不敢将问题都推到君王身上,于是开始拿身边人开刀。深受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杨贵妃,以及杨贵妃的哥哥也是如今大唐宰相的杨国忠自是首当其冲。李隆基为了自保,只能忍痛杀了两人。】

【与此同时,太子李亨也与李隆基就此分道扬镳,并且发挥了大唐的优良传统,自立为帝。唐玄宗见大势已去,也只能无奈接受退位成了太上皇。】

李世民听罢心头总算舒了一口气,这个不孝子总算下台了。

那个李亨既然有自立为帝的气魄,哪怕没有卓绝的才华,想来也应该不算差吧。

至少收复长安应该是可行的,难怪大唐经此一劫却是并未直接亡国。

但李世民又敏锐地察觉出了一丝不对,若是李亨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长孙五郎应当不至于将父子两一起说。

很快少年的话便证实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亨一开始的确干得不错,他任用郭子仪丶李光弼等将领在河北连战连捷,几乎快收复全境,还直逼叛军老巢范阳。】

【然而李亨毕竟是自立为王,深觉自己的皇位不稳,他自然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重新打下长安就是重中之重。于是他紧急召回两位名将,转而进攻长安。然而此时史思明趁机反扑,河北再度沦陷,叛军获得喘息之机。】

【当然这只是李亨各种骚操作的其中之一罢了,可以是李亨数次为叛军续命。】

【譬如任用根本不懂军事的宰相房管为“观军容使”,主导收复长安之战,结果四万唐军在陈陶斜遭叛军伏击,精锐尽失。】

【还有因为忌惮郭子仪和李光弼,重用宦官李辅国丶鱼朝恩掌管禁军与後勤。鱼朝恩多次干扰军事部署,比如在安阳河之战中否决李光弼的正确战术,致使唐军大败。】

【有人认为李亨是纯菜,所有才有这麽多骚操作,然而还有部分後世人认为李亨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故意延长战争,好彻底边缘化唐玄宗。】

【当然大家都不是李亨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麽想的。但不管李亨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他都将原本很快就能解决的安史之乱足足拖了八年,将大半个华夏拖入战火之中。】

李世民心脏猛地抽痛,他大脑更是充血差点直接晕倒。

他能接受一个王朝固然有衰落的时候,但却不能接受大唐衰落得如此憋屈。

为什麽大唐能一连出了父子两都是昏君!真是上天要亡大唐啊!

他自诩救隋末後的万民于水火,给了他们一个太平盛世,结果他的後代为了一己之私又将万民拖入到无尽的灾难之中。

不行,他一定要想办法改变。

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他记住了,他一定要留下密诏让这一对昏君父子永远与皇位绝缘。

就在李世民在心中思考对策时,少年的话却再次让他吃了一惊,一时间进退维谷。

【李隆基作为太上皇被迎回长安时,看见自己一手创造的盛世又被自己亲手毁掉不知道会不会後悔当初年老的自己一时的躺平之举。】

李世民:什麽鬼?大唐的巅峰盛世是唐玄宗这个昏君创造的?

-----------------------

作者有话说:明天一定多更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