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唐贞观李世民 > 第43章(第2页)

第43章(第2页)

大唐若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开疆扩土,那样便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田地分给百姓。

只是大唐目前的扩张方向都是些荒芜的土地,完全不适合耕种,怕是分给百姓们百姓也不愿意去耕种啊。

等等,土豆!

天音之前介绍土豆时说过它耐寒耐旱,而且産量极大,它会不会能在比较荒芜的土地上种植?

他不求土豆能在极北草原生根发芽,但只要能扩大一些种植面积就很不错了。

对了,天音还提到了欧洲丶美洲,听来都是物産丰富之地,看来未来的大唐还是得将土地延伸得更远一些,不能只满足眼前这点土地了。

不过李隆基对兵制的改革,的确是个办法,没有土地分给府兵,那就只能朝廷发钱募兵了。

只是那对朝廷又是多大的负担?那时的朝廷真的养得起这样庞大的军队吗?还是李隆基十分的生财有道?

这时长孙无逸的话解答了李世民心中的疑惑。

【李隆基还打算收复前几朝丢失的地盘,同时开疆扩土。因此他在边境设置十大节度使,然而问题又来了,朝廷养中央军队便已经十分吃力,更何况是又养庞大的边军呢?】

【于是李隆基想了个骚操作,朝廷既然养不起,那就让边将自己解决,于是节度使们就集军政财为一身。】

【初期时这套制度的确有用。朝廷先後收复营州丶碎叶等重镇,重设安西四镇,有效遏制了吐蕃丶突厥的侵扰,大唐对周边小国的威慑再次达到鼎盛,甚至不输贞观时代。】

【只是嘛,这样的制度也为後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患,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

此刻李世民的心绪很是复杂,一时间他不知道该骂李隆基之前的皇帝们竟然丢了那麽多的土地,还是骂李隆基好大喜功,顾头不顾腚。

但平心而论,如果那时是他当政,他恐怕也想不出更好的军制改革了,毕竟土地和人口不是他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当然他定然不可能做出将边军的军财政三权全部都交由节度使,更不会让一个将领同时任三地节度使。

但李世民知道,这样也只不过是延缓节度使造反了。

他在的时候能压住那些精兵强将,他不在了,只要上台一个没那麽强的皇帝,节度使中总会出现野心大的造反。

当然,如果在位的皇帝不像李隆基父子那般“骚操作”那麽多,应当不会出现“安史之乱”那麽大的乱子。

若是之後碰上几位有为之君,一代代改革逐步完善军制,说不准大唐就能缓过来,又或者能“亡”得更体面一些。

只是……李世民叹了口气,大唐怎麽就碰上这麽一对离谱的父子了呢?大唐可真是“有福气”了!

【每次看这段历史,都会感叹李隆基的前後的变化之巨,虽然如果从後世人的角度来看前期的李隆基的确已经有了昏庸的潜质。】

【譬如李隆基前期发动了两次政变,对政敌的清洗一点不手软,足以可见他的权力欲与其为人的冷酷,後期一日杀三子什麽的对李隆基这样的人实属正常。】

【还有李隆基的执政水平向来依赖宰相,姚崇丶宋璟丶张九龄都是前朝留下来的贤臣,于是君王可以垂拱而治,与臣子一起创造盛世。而等到前朝留下来的人才都死了,他选出来的就是李林甫丶杨国忠之流。】

【而且唐玄宗一直都很喜好音律,不仅创立了梨园,还自己亲自创作了《霓裳羽衣舞》。前期时李隆基享受归享受但并不影响朝政,而到了後期,李隆基便带着爱妃长期流连梨园听曲看舞。】

【不过个人觉得这些都是马後炮,是人都有弱点,好逸恶劳更是人的本性,哪怕是皇帝也是这样。本质还是前期的李隆基能够克制住自己喜好享受,听奉承话的欲望,而到了五十来岁六十岁的李隆基不愿在克制自己的贪欲。】

【他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盛世江山沾沾自喜,若说他完全不知道未来可能出问题我觉得是扯淡,李隆基再昏庸也不至于被李林甫丶杨国忠耍得团团转,多半还是一种“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心态。】

【有人说李隆基最大的问题还是活得太久了,他要是跟他的太爷爷李世民一样五十岁就死了,那他就是能跟李世民掰手腕的千古一帝,现在却只能当千古半帝。】

【所以皇帝还是别活太久了,看李世民活到50岁,刚显露出一点昏庸就去世了,根本来不及昏庸,这简直是于国于民于他自己都有利的大好事!】

正沉浸在对李隆基的愤怒中的李世民冷不防地觉得自己又“中了一枪”,长孙五郎怎麽又拿他做例子?他不是没昏庸吗?

至于他若是能活得更久,那都是没发生的事,他又怎麽能笃定自己就会跟唐玄宗一样昏庸了?

李世民心中可谓是委屈万分,正想小声跟妻子抱怨长孙五郎总是爱在心中污他清白,给他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然而这时他便见到妻子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望向了他,随之而来的还是朝臣们或多或少的目光。

他们仿佛在说,李隆基前期的不少毛病,陛下您似乎都有呢!譬如政变,又譬如爱好颇多……

其中的萧瑀丶魏征等谏臣的目光更是有如实质,如果不是碍于长孙五郎还在场,恐怕要即刻进谏了。

李世民不由得心虚,好吧,他的确偶尔也有些贪玩喜好游猎,但是他都能控制住自己不会让其影响政事的好吗?

未来他也不定能比五十岁多活多少呢,用得着这麽提前准备吗?

而且哪怕他真的昏庸了,也不可能像李隆基父子那般在安史之乱中犯下那麽多的错!

然而饶是李世民也顶不住这麽多人审视的目光,越来越心虚,最後败下阵来

罢了罢了,以後他再多注意一些好了,定不会沉溺享受。

他当皇帝当到五十岁也够本了,那时他要是克制不住享乐就退位当太上皇就好了。

这可真是,每次长孙五郎在心中念叨完一个昏君,最後倒霉的都是自己。

就在李世民都有些顶不住衆人的目光时,少年惊喜的声音响起救他于水火中。

【哇,太子和小胖子的文章都完成了耶,怎麽大家好像不怎麽在意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