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听是89年的九月份上小学,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并综合了林听自己的想法,最後给林听报了五星汽车厂子弟小学。
平时都是在学校做完作业上交给老师修改了才回家,但林听的语文老师回家待産生小孩了,其他班的老师来代课,忙不过来,就会让他们把作业带回家做。
这小王八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旺旺到处找人玩游戏,晚上还要看电视,看完了才不紧不慢地拿出作业来写。
关月荷和林忆苦晚上的学习经常被打断,一个不注意,林听就把笔放下,玩别的去了。
她真怕哪天就被老师喊去学校批评了。
林听半点不知道妈妈心里的想法,风一样地跑过去,“大爷大妈好!”
不等大爷大妈也打招呼,她就拐进了一号院,“爷爷奶奶,我来了!小鱼你吃什麽?我也要!”
听得关月荷的脑瓜子嗡嗡响。
耳不听为净,关月荷在杂货铺外头和方大妈打了个招呼,匆匆赶去了三号院。
逢春见着了她,侧着脑袋看她身後,“姐姐呢?”
“在前边的杂货铺里,你要过去不?”
正好谷雨跟着她爸妈过来,关月荷就让谷雨把其他娃都给带出去玩儿。
关家这边屋里,只剩下一帮大人和娟娟一个大孩子。
关卫国率先开口道:“娟娟自个儿的想法是直接报中专,就是不知道报什麽中专好。”
娟娟的成绩好,在学校里次次都能考前几名,所以,哪怕现在考中专比以前还更难,但她也是有把握能考上的。
一听已经定了要读中专,关月华立刻皱眉,刚想开口,就被谷满年扯了扯衣角,瞪了他一眼,但好歹把话给忍住了。
连关月荷也有些意外,她以为娟娟更想读高中考大学呢。
“确定是你自己想读中专?”关月华还是没忍住,冷不丁地开口。
家属院里有些当家长的,认为中专早点毕业出来能早点分配工作帮衬家里,就非要孩子改志愿,甚至还有背着孩子把志愿给改了的。
“啊?”娟娟愣了下,随後肯定地点点头,“是我自己想的。”
以前她老听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说大姑二姑她们读了大学多好,心里想着她以後也要读大学。
等她长大了,又觉得,读完大学出来可以分配工作,读完中专也照样能,还能少读好几年呢,那为啥不直接读中专?
班上老考第二的同学天天给她说读大学多好,但她怀疑这人没安好心,想忽悠她去报高中考大学,这样就没人和他竞争考中专了。
“嗯。你想好了就行。”关月华说完,见关卫国红了脸想解释,就补充了一句:“读大学读中专都一样,只要自己乐意就行。”
关卫国还是有些不高兴,月华这话问的,好像他非让娟娟报中专似的。
但他平时晒得脸黑,生气也是生闷气,李秋月察觉了,但屋里这麽多人呢,人家还是过来帮忙的,这样生气多不好。
再说了,月华是啥性子,她这个不常来往的二嫂都了解,他当二哥的还不了解?月华就是心里憋不住一点气,有啥觉得不舒坦的,她怎麽都得给问了个清楚。
说到底,月华也是为了娟娟好。
李秋月悄悄地拧了下他,给他使了个眼色:回家了你再气。
屋里正安静时,谷满年笑呵呵地开口道:“读中专好啊,现在中专比以前难考多了,老多人想读都读不上呢。”
“可不是?!”江桂英两手一拍,就道:“我觉得报师专好,读完出来直接分配进学校工作,和蔡英家的西南一样,每年寒暑假还有假期,年年放了寒假就陪蔡英去南边看西北,多好啊。”
自从经历过静静连着三次高考这事儿,江桂英和关沧海就对“考大学”放下了执念,觉得大学考出来也是等分配工作,要是能读中专就读中专好了,还能多四年工龄呢。
这时,林思甜道:“也可以考虑报卫校啊。”说着还列举市里的另外的两所和医院相关的中专学校,“有个护士学校,还有个中医学校。从这些学校毕业,毕业後基本都是分配到医院,或者分到卫生所里。”
林思甜还把这几个学校着重培养的专业给列了出来。
“这个也好,进医院好。”关沧海附和道。
关卫国和李秋月赶忙把这几个学校给记下来,心想着,还好找了他们做参考,不然,他们哪知道市里还有这麽些中专学校?更不知道哪些学校侧重教什麽专业的。
等他们记完,陈立中又列了几个和铁路电气丶建筑材料相关的中专学校。
至于五星汽车厂自己开办的技校,大家都默契地没再提起来。
厂里的技校开办初衷是为了给厂里输送人才,但现在厂里撤掉了不少分厂,用不着那麽多人才,像会计班就被取消了,剩下的,就算从厂里的技校毕业出来,工作也不见得就百分百稳妥。
现在的厂子弟,除非是真考不上别的中专了,否则都不会报厂里的技校。
当初多少厂子弟争破了脑袋想进去的地方,现在居然成备选了。
把学校给全列了出来後,大家又帮忙分析报哪个学校更稳妥。
学生考中专,只能填报学校名称,具体学什麽专业,要进了学校之後,由学校分配。当然也会结合学生情况做分配,但几乎没得选。所以,在报学校时,就得做好可能被分去一些不感兴趣的专业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