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门口
还没到放学时点,小学门口就已经站满了人,人们目光驻足在那扇庄严的学校大门。
等待学校大门打开,迎接孩子回家。
在家长们焦虑等待接孩子回家的场景中,有两人静静地站在离校门口不远的路边,这两人就是肖玲和肖珏。
头戴黑帽,脸戴口罩,身形瘦高的肖珏宛如一棵翠竹,身上扛着一根竹竿,上面吊着许多蜻蜓丶蝴蝶形状的草编动物,不伦不类的装束引来周边注视的目光。
这人身上扛着的是什麽?绿绿的蜻蜓?还有绿绿的蝴蝶,样子倒是怪好看的。
随着肖珏的转身,竹竿上吊着的蜻蜓丶蝴蝶在空中自然地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妈妈快看,蜻蜓丶蝴蝶都飞起来了。”一个被家长抱在手里的小孩惊呼起来,他眼都不眨地一直盯着这些小昆虫看。
一声呼声,引来更多的人注意到她们。
原本站在肖珏身侧,低着头手指不停地翻动的肖玲适时擡头,对着大家微微一笑,对刚刚惊呼的小朋友问:“卖草编蜻蜓和蝴蝶,十元一只,小朋友来一只?”
小朋友还太小,听不懂眼前这个姐姐说的什麽,但是却不妨碍他理解最後一句话‘小朋友来一只’,好像是邀请他拿一只蜻蜓?
他转过身一把搂住妈妈的脖子,小小声地说:“妈妈,我要那个。”
家长轻轻拍了拍他的背以示安抚,她认真打量起肖玲她们,目光从肖珏扛着的蜻蜓到肖玲手里捏着的青草。
仔细看,就能发现她正拿着绿色青草在编织着什麽。
还不等她开口,有个离她们近的妇人打量了半天,忍不住问:“小姑娘,你在编什麽?”
等的就是这句话,肖玲不怕别人问,就怕别人不问,她大方地擡起手,向人们展示编织出的蜻蜓雏形,态度很好地回答:“编蜻蜓,我手里的是未成形的蜻蜓。”
那人认真地看了看她手上捏着的几根青草,是那种普通到路边随处可见的杂草,质疑道:“这也能编出蜻蜓?”
“那个小夥子身上扛的不就是草编的蝴蝶嘛。”路人插嘴,回答了她的疑惑。
妇人将目光移到那些吊在半空的蝴蝶身上,是了,这些蝴蝶确实是草编出来的,这些草和那个姑娘手里拿的那几根一模一样。
噢,原来这小夥子扛着的蜻蜓丶蝴蝶是这个小姑娘手工编织出来的。
这时,站在肖玲她们旁边的人,目光也都不约而同的投向那根竹竿,开始打量起竹竿上吊着的那一只只碧绿丶小巧的蜻蜓丶蝴蝶。
一阵风吹过,这些小昆虫在空中翩然起舞,空气中飘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大自然的气息。
这就是草编手工艺品?!
还怪好看的。
“小姑娘,你手真巧,几根草都能编出这麽漂亮的蝴蝶。”
“是呀,这样的手艺,我还是在小的时候见过,後来就再也没看到过,四五十年过去了,我以为这种老手艺都已经失传了,没曾想到现在竟然又看到了。”一个老伯伯感慨道。
“是的,用草就能编出一只精巧的蜻蜓,这种手艺可不能丢,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子孙後代的‘文化家底’,这些都应该代代相传。”
“哈哈,老王你这个文化馆馆长,职业病又犯了,看到什麽都能和我们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
“本来就是,老孙,你是不知道,近年来国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关注,很多以前的老手艺现在都纳入了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好新鲜的词。
“你要问非遗文化有哪些?那你可问对人了,非遗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有传统美术丶书法丶音乐丶舞蹈丶戏剧丶曲艺和杂技。”
“还有传统技艺丶医药等等。”老王热情地向周围人员讲解,随後指着草编蜻蜓就说,“这类属于传统技艺。”
“小姑娘年纪轻轻有这种手艺,很厉害,来,我买一只蜻蜓。”还在科普的老王,突然画风一转,笑眯眯地对肖玲说。
有了老王的带头,那个最初惊呼的小朋友妈妈也挑了一只蜻蜓,还有旁边一些等孩子的家长也跟风买了一只蝴蝶或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