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风禾立刻点头,笑着回:“多谢陈厨给我这个机会。”
见她爽快应下,还一脸诚恳,陈洋的脸色缓和了些,满意地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日后在大理寺饭堂做事,有不懂的地方,你得多问问我。”
“明白明白。”
沈风禾点头如捣蒜,“譬如陈厨发的面,那可真是一绝,蒸出来的馒头暄软蓬松。”
嗐哟,这样吗。
陈洋脸上的别扭散了大半,挺直了腰板。
他得意道:“那是!说起这个发面啊,我跟你说,这里头的门道可深了。水得用温的,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像现在这冬日,就得再加点。。。。。。”
他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几个厨役们手里刮着芋头,时不时点头附和,厨坊里满是“沙沙”刮皮声和陈洋滔滔不绝的讲解。
朝食时分的大理寺饭堂格外热闹,吏员们三三两两涌进来。
陈洋端着一大盆芋粥放在案上,煮得黏稠顺滑,香味十足。
不少偏爱吃软糯的吏员围了过去,舀粥时还不忘夸两句:“陈厨的芋粥糯得入口即化,有水准。”
陈厨的芋粥煮得还是味道不错,就是不要以芫荽汁入粥,豆汁儿。
以及。。。。。。放过铁锅。
陈洋听了心里美。
另一边头沈风禾做的葱油面也排起了队。
面条裹着金黄的葱油,刚出锅就被抢了大半。
两个年轻小吏扒着碗,朝着陈洋喊道:“老陈,再炸两根油条来吃吃呗。”
陈洋“哼”了一声,“早干嘛去了?是谁喊着嘴吃长泡了,说要用些清淡的?”
他叉着腰,傲娇又神气,“今日没有,想吃等明日!”
嗐哟。
他的油条还是挺受欢迎的嘛。
朝食用罢不过两个时辰,饭堂又熙熙攘攘地来人。
几个裹紧了官袍的吏员缩着脖子进来,“老陈,今日可有热梨汤?讨两碗暖暖身子。”
下雪时,穿得多些,还能欣赏飞絮漫天,甚至作诗几首,倒也不觉得冷。只是到了融雪时分,像是湿冷刺进骨头里,冻得人直跺脚。
尤其是像他们几位时常在外的,那冻得牙哆嗦。
梨汤算在朝食里头,眼下只剩小半桶。
吴鱼给他们舀了几碗,温热的梨汤灌下去,浑身能暖不少,他们喝得也算自在。
沈风禾在饭堂的桌上切腊肉,见这几位吏员一边喝一边念叨着舒坦,便对陈洋道:“陈厨,您看吏君们跑东跑西,冬日里本就难熬。不如我们每日这个时辰,添些热饮给大家暖暖胃,如何?”
陈洋最近心情尚好。
从前大理寺饭堂冷冷清清的,没几个人。如今都还没到饭点,却也有人进来,时不时还与他聊上两句。
重要的是,他们笑着吃他的饭食。
再也不倒沫子了!
近来他跟沈风禾暗里较劲,没工夫研究他的新品。
“倒也不是不行。”
陈洋清了清嗓子,摆出长辈的架子,“不过热饮也得讲究,不能随便糊弄。”
“那是自然。”
沈风禾当即回应,“我还想着,除了梨汤,还能煮些姜枣茶,驱寒更见效。要是陈厨肯指点,我们再试试桂花醪糟圆子,或是出些芋头与牛乳的热饮。冬日里甜暖适口,吏君们定喜欢。”
陈洋被她捧着,心里舒坦啊。
此女尚可留。
“桂花醪糟圆子倒是不难,圆子要搓得匀,煮出来才软糯。”
他想了一会,咧嘴大笑,“行,就按你想的办,我来掌勺煮梨汤,姜枣茶和圆子你负责,有不懂的就问我,我说那。。。。。。”
又是一阵饮食热饮的讲解。
“那可不,全听陈厨的呗。”
吴鱼也和其他的厨役齐齐道:“全听陈厨的呗。”
几人一块应下,转身就去翻找库房里的梨和红枣。
冬日热饮,吏君们喜欢什么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