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槐底中心在哪里 > 第4章 青芽里的银钱(第1页)

第4章 青芽里的银钱(第1页)

帮李家清完最后一条排水沟时,苏砚秋的指甲缝里全是黑泥,连手腕上都沾着草木灰的白痕。李虎蹲在田埂上数着稻穗,嘴里嘀嘀咕咕:“还说增产两成,我看能保住去年的收成就不错。”

苏砚秋没接话,只是把最后一桶混合肥倒进李家稻田的土沟里。这肥是他特意调配的,比给自家田用的多加了三成河泥,他算准了李家稻田的土壤偏沙质,需要更多有机质来保水。

“李二哥要是没事,帮我把这堆杂草运到地头沤肥?”苏砚秋拍了拍手上的灰,语气平淡。他知道跟这人争辩没用,秋收的稻穗才是最硬的理。

李虎“嗤”了一声,却还是不情不愿地推了独轮车过来。他嘴上不饶人,心里却犯嘀咕——这苏砚秋干活是真细,连杂草都要分类,说什么阔叶的沤肥快,带刺的得单独烧灰,倒像是真懂行的样子。

回到家时,苏砚兰正坐在灶台前呆,竹篮里的野菜蔫头耷脑的。“大哥,家里的盐没了。”她声音低低的,“我去张婶家借,张婶说……说她家也快没了。”

苏砚秋心里一沉。盐是百味之基,没盐连野菜粥都难以下咽,更别说给张氏补身子了。他摸了摸怀里,只有几个铜板,还是前几天卖了原主爹留下的旧书换来的,根本不够买盐。

“我去镇上看看。”苏砚秋拿起草帽,“说不定能找点活计换点盐钱。”

苏家屯离青溪镇有十里地,苏砚秋走到镇上时,日头已经爬到头顶。镇上的集市很热闹,卖菜的、说书的、打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沿着街边走,眼睛像雷达似的扫过每个摊位,想找个能快挣钱的活计。

路过一家药铺时,他忽然停住了脚。药铺门口堆着些晒干的草药,一个伙计正拿着小秤称,嘴里抱怨:“这夏枯草晒得太糙,梗子太多,得挑拣三遍才能用。”

苏砚秋心里一动。他认得这夏枯草,田埂边到处都是,能清肝明目,是常用的草药。他还知道,夏枯草最好在花穗刚抽出时采摘,晒干后要去根去梗,只留花穗,这样药效才足,卖价也高。

“掌柜的,”他走进药铺,对着正在拨算盘的掌柜拱手,“您这夏枯草收多少钱一斤?”

掌柜抬头看了他一眼,见是个农家少年,漫不经心道:“带梗的二十文,净花穗四十文。怎么,你有?”

“现在没有,但我能采到净花穗的。”苏砚秋道,“保证无梗无杂质,晒得干透,您给三十五文一斤,我给您送十斤来,如何?”

掌柜挑眉:“你知道怎么挑?”

“知道。”苏砚秋肯定地说,“夏枯草要选穗长、色紫的,采回来先阴干两天,再暴晒一日,这样颜色好,药效也不失。”

这些都是他前世在药用植物栽培课上学的,没想到这会儿派上了用场。

掌柜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来了兴趣:“行,我跟你订十斤。三天后送来,要是真如你说的那般好,以后我这药铺的夏枯草就从你这收。”

“谢掌柜!”苏砚秋心里一阵雀跃,三十五文一斤,十斤就是三百五十文,足够买好几斤盐,还能省下点给张氏抓药。

出了药铺,他又在镇上转了转,看到一家布庄门口挂着“招帮工”的牌子,说是要给布匹打包,一天二十文管午饭。他记下地址,打算采完草药再来试试,多份活计就多份进项。

回到家时,天已经擦黑。苏砚兰见他空着手回来,眼神暗了暗。苏砚秋却笑着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两块糖块——他用仅剩的几个铜板买的。

“这是给你和娘的。”他把糖块递给苏砚兰,“明天咱们去采夏枯草,卖给镇上的药铺,能换盐钱。”

苏砚兰捏着糖块,眼睛亮了:“真的?”

“真的。”苏砚秋把采夏枯草的法子细细告诉她,“记住,只采花穗刚抽出的,梗子长的不要,叶子多的不要……”

第二天一早,兄妹俩就背着竹篮去了田埂。夏枯草果然多,紫色的花穗在草丛里很显眼。苏砚兰学着苏砚秋的样子,捏住花穗底部轻轻一掐,只取顶端那截紫穗,梗子和叶子都留在地里。

“大哥,这样采是不是太费功夫了?”苏砚兰看着篮子里稀疏的花穗,有些着急,“要是全拔下来,一上午就能采一篮。”

“费功夫才值钱。”苏砚秋示范着,“你看这花穗,只有这部分药效最好,掌柜才肯出高价。咱们宁肯少采点,也要保证成色。”

两人采到日头偏西,才装满两个竹篮。回家后,苏砚秋按照药铺掌柜说的法子,把夏枯草摊在竹匾里阴干,特意放在通风的屋檐下,还时不时翻动一下,确保受力均匀。

第三天一早,夏枯草刚好阴干,颜色紫中带绿,闻着有股清苦的药香。苏砚秋用秤称了称,不多不少正好十斤。他把夏枯草装进干净的麻袋,背着去了镇上。

药铺掌柜验货时,特意抓了一把放在灯下看,见果然无梗无杂质,花穗饱满,忍不住赞道:“好小子,真有你的!这夏枯草比我从药农那收的还好。”他当场付了三百五十文,还跟苏砚秋订了二十斤,说要给其他药铺当样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