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康想起路上陆阳看自己的眼神,还有她亲戚们打趣的笑容,心里突然“咯噔”一下,默念了一句:“难道陆阳真的对自己有意思?这是借着生日的名义,把自己带回家见家长?”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甚至有了起身离开的冲动,可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和卢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没过多久,菜一盘接一盘地端上桌,有鱼有鸡,还有竹笋烧牛肉,都是家常却实在的硬菜。
陆阳的父母、舅舅,再加上陆阳和谢维康,五人围坐在院里的八仙桌旁,露天吃饭。
陆父坐在主位,陆母在他左侧,卢师傅坐在下,剩下的陆父右手边的位置,显然是特意留给陆阳和谢维康的。
卢师傅拿起一瓶剑南春,给谢维康倒酒:“今天天冷,啤酒就不喝了,喝点白酒暖暖身子。”
谢维康连忙说道:“少倒点就好……哎,够了够了。”
卢师傅给陆父也倒了酒,又给自己满上,转头问陆阳:“你要不要也来点?”
“倒点吧,”陆阳笑着说道,“今天我生日,高兴,怎么也得喝一口。”她说完,转头看向谢维康,像是征求意见,又像是自言自语:“你说是吧?”
谢维康没接话,只是讪讪地笑了笑。
席间,陆阳夹了一块牛肉放进谢维康碗里说道:“康康,尝尝这个,这是我妈专门给你烧的,我听你说过,你最喜欢吃牛肉了。”
谢维康先是感激地看向陆母,随即又疑惑地看着陆阳:“阳阳姐,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我喜欢吃牛肉?”
“你忘了?”陆阳一边给父母夹菜一边说,“就是我请你吃烧烤那次呀。”
谢维康这才隐约想起,那次吃烧烤时,自己好像确实说过“多来点牛肉”,没想到她竟记在了心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母全程都用满意的眼神看着谢维康,连吃饭时都笑意不减。
桌上一时没了话题,气氛有些尴尬。
陆母率先打破沉默,向谢维康问道:“小谢呀,听说你跟着你爸爸学木匠,学了几年了?”
谢维康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吧。”
“那你出师了吗?”陆母又问。
谢维康愣了一下,不解地问道:“出师?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不用你爸爸指点,你自己能不能独立做木工活?”陆母解释道。
一听这话,谢维康的“吹牛”本性又上来了,语气带着几分得意地说道:“要是这么说,那我早就出师了!我十八岁那年家里搬新家,我房间里所有家具都是我自己做的,还有家里的电视柜、八仙桌、桌椅板凳,全是我做的。那时候我爸在外面忙,我放暑假没事干,一个暑假就全做好了。”
陆母非但没觉得他夸大,反而更满意了,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陆父接着又问道:“小谢,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就我爸妈,”谢维康说道,“另外,爷爷奶奶都还在,和我大伯住一起,另外还有两个叔叔。”他顿了顿,想起杨显梅和段雷,又补充道:“还有,我在外面认了一个姐姐、还认了一个弟弟,这不,又认了阳阳姐。”
陆父和陆母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很快又释然了,年轻人脸皮薄,相处久了或许就好了。
谢维康忽然想起路上的疑惑,笑着向陆母问道:“阿姨,我刚才进村的时候,见阳阳姐管亲戚不是叫外公外婆,就是叫舅舅舅妈,这是怎么回事呀?”
陆母看了眼陆父,解释道:“我们这个村都姓卢,叫卢家老屋。你叔叔是倒插门,入赘到我们卢家,所以村里就我们一家姓陆。”
卢师傅在一旁补充道:“我和你阿姨的父母走得早,六几年饥荒时没的,那时候全靠你阿姨带着我过日子,我们姐弟俩相依为命。”
谢维康这才明白过来,心里却突然泛起一阵酸涩,当初李梅父亲也曾提出‘上门女婿’的条件,要是当初自己能豁达些,说不定就不会和李梅分开,现在还在济南一起做裁缝,过着安稳日子。可造化弄人,如今两人天各一方,连再见一面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陆母见谢维康愣着不动,连忙提醒道:“小谢,快吃菜呀。阳阳,别愣着,给小谢夹菜。”
谢维康回过神,又向卢师傅问道:“卢师傅,怎么没见您的媳妇和孩子呢?”
卢师傅转身指向院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能看到小河对岸的另一片竹林:“她们娘俩在那边家里,听说阳阳请了你过来,我就先过来凑个热闹,下午再回去。”
谢维康突然反应过来,惊讶地问道:“您也是倒插门?”
卢师傅有些不服气地说:“倒插门怎么了?我这个上门女婿,不照样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过得好好的?”话虽这么说,他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谢维康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声,端起酒杯说道:“您说得对!来来来,喝一口!”
这顿午饭,就在这样轻松又带着几分尴尬的氛围里,慢慢结束了。
喜欢奋进的青春请大家收藏:dududu奋进的青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