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银珍敲了敲他的脑袋,没好气道:“没了地,以后喝西北风去?”
“怕啥,国家不是给赔偿嘛?”谢维康拍着胸脯保证道,“等你儿子出息了,我养你!”
陈银珍听着这话,心里暖乎乎的,嘴上却嗔骂道:“就你?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想养我。”
谢世福没说话,脸上的笑意却藏都藏不住。
……
翌日一大早,谢世福就给工头打了电话,说家里有事要请假。
到了下午一点半,他们一家三口准时出门,直奔生产队中心的叶家幺店子。
离开会时间还早,店里却已经聚了好几十号人,大家一堆、两五一伙地凑着,脸上带着劲,聊得热热闹闹。
看来,所有人都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谢维康也混在人群里跟着聊,眼睛里亮闪闪的,全是对未来日子的盼头。
两点整一到,叶队长先走到店里的功放前按下开关,又拖了张椅子坐下,手里捏着话筒朝众人扬了扬:“各位社员,先静一静!今天开会的主题,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咱们队要被征用了,上头要求,国庆前必须完成搬迁……”
他话音刚落,人群里就冒出个男声,高声问道:“叶队长!那我们搬哪儿去?搬家的钱谁出啊?”
叶队长抬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大家别急:“你先听我说完。是这么回事,国庆前搬的,所有搬家费用都由集体承担。至于搬去什么地方,看你们自己选。另外,上头说了,每人每个月给o块过渡费,专门用来在外头租房。而且,国庆前搬走的户,每户还能拿ooo块奖励。”
“那拆迁费怎么算?”底下又有人追着问。
叶队长低头扫了眼手里的文件,接着解释:“按文件规定,先得把每户房产证上的面积,按户口本上的人数平摊。人均必须够平米,没够的,得按每平米oo块补差价;要是人均了o平米,政府就按每平米oo块回收。之后,每人按平米的标准分安置房,而且每个人还能拿万块的拆迁安置费。”
这话一出口,底下的社员立刻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没过多久,又有人高声问:“那我们地里种着的庄稼,还没来得及收,这可怎么办?”
叶队长马上接话:“这个你们放心,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每亩地给oo块青苗费补偿,另外,每亩地每年还有ooo块土地征用费,一直给到大家的户口转成非农为止。”
“那我们啥时候能农转非啊?”又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叶队长笑了笑,摊了摊手:“你这问题可把我问住了,我还真不知道,得看上头的政策怎么定。”
“那新房子啥时候能搬进去?”
“镇口不是有个新建的小区叫惠林雅筑吗?你们都看到了吧,早就封顶了。”叶队长指了指镇口的方向,“按上头的说法,元旦前能交房,最晚也不会过春节。所以只要不出意外,三个月后就能搬新家了。”
接下来的社员会还在继续,有人小声确认、有人兴奋讨论,但大多是问些细节问题。
讨论到最关键的拆迁搬迁决定时,社员们没有分歧,几乎全票通过。
散会时,人们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脸上带着笑意,轻松地走出了大会现场。
翌日,谢维康仍和谢世福到工地做装修,母亲陈银珍则约着队上相熟的伙伴,四处打听外出租房的事。
陈银珍持家精明,租房格外看重性价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后便在邻村找到一处农户住房,以oo元租下三个月。
月o日,赶在拆迁最后期限前,谢维康一家在村集体请来的搬家公司协助下,把家中所有有用的物件搬往“新家”。
搬家时,谢维康的注意力全在那台电脑上。
他亲手把电脑从桌案上抱下来,先用软布擦了擦机身,又找了块旧棉被裹得严严实实,脚步放得极轻,生怕稍有磕碰,恨不得全程紧抱在怀里,那模样,比护着自家孩子还上心,半点不敢让搬家工人磕碰到。
来到“新家”,一家人将锅碗瓢盆、被褥衣物归置得整整齐齐。
谢维康也将自己那台电脑也稳稳摆在了房间里的写字台上。
陈银珍看着收拾妥当的小屋,笑着擦了擦汗道:“总算安顿下来了。”
谢维康先朝着父母笑了笑,陈银珍和谢世福对视一眼,也跟着扬起嘴角,一家三口的笑容里满是踏实与满意。
……
国庆第一天,是谢维康搬进的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