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谢维康也在客厅阳台上挂了两个大红灯笼,接了电线,点亮后暖融融的光映得墙面泛着喜庆的红,和对面楼栋的灯火连成一片,整条街都浸在热闹的光晕里。
窗户上贴着陈银珍亲手剪的窗花,红纸上的胖娃娃抱鱼图案,边缘圆润工整,阳光透过时,地板上投下细碎的红影,添了几分灵动。
门上倒贴着“福”字,用双面胶粘得牢牢的,谢维康贴的时候特意按了又按,盼着福气能伴着刚起步的公司一起旺起来。
大门外,是他特意花o元找人写的对联:
上联:梅傲霜枝开事业
下联:康承远志拓商途
横批:春启新程
厨房里早已香气四溢,陈银珍站在灶台前炸酥肉,金黄的肉块在油锅里滋滋作响,捞出时裹着薄脆的面衣,肉香扑鼻。
谢世福在一旁择菜剥蒜,耳朵听着电视里的春晚预热,时不时跟着哼两句老歌。
砧板上摆着切好的香肠、腊肉、卤牛肉,还有陈银珍拿手的姜汁鸡。
谢维康把这些菜一一端上桌,待母亲的魔芋鸭起锅后,她自己还下厨做了一碗太安鱼。
门口鞋柜上,整整齐齐摆着几双新棉拖鞋,是父母特意准备的新年礼物。
茶几上堆着花生、瓜子、糖果和刚炒好的开心果,玻璃罐里的橘子饱满鲜亮,透着酸甜果香。
邻居家的孩子穿着新棉袄跑过楼梯,笑声清脆,远处偶尔传来零星鞭炮声,提醒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谢维康给秦书敏、杨显梅等长辈和好友们各了条拜年短信,刚送完毕,就听见母亲喊他摆碗筷。
此时天色渐黑,他“砰”地打开一瓶红酒,斟满三杯。
随后吟诵道:
“红灯映盏酒波柔,
满桌珍馐解岁忧。
姜汁鸡香融亲情,
魔芋老鸭润肠喉。
太安鱼跃承福至,
腊肉凝脂兆丰收。
围炉共饮团圆醉,
春启新程步不休。”
“爸,妈,新年快乐!祝你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维康端起酒杯,和父母碰杯,共同迎接新年。
今年除夕,谢维康没有串门,因为叔伯们的新家还没装修完,都没搬进这个小区。
午夜时分,漫天烟花绽放,谢维康站在阳台窗前,轻声默念:“梅子姐姐,等着我,离咱们团聚的日子又近了。”
……
与此同时,香榭兰苑的员工寝室里,李梅和没回老家的外地员工一起吃了年夜饭,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床铺。
钟雨燕家在金堂,离成都不远,早已回家和父母团聚。
李梅拿出那张和谢维康的合影,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上他的脸颊,没有纹理,没有触感,没有温度,可她却笑了。
她坚信,此刻的谢维康一定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也正捧着她的照片思念着自己。
“康康,你在哪里?我好想你,真想和你一起过年。”她在心里默默念道。
寝室里的灯光昏黄柔和,映得墙角的行李箱泛着淡淡的影子。
李梅蜷坐在床沿,膝盖上摊着那张与谢维康的合影,指尖一遍遍划过照片里少年的眉眼,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衬得房间里愈安静,只有她浅浅的呼吸声,混着心底翻涌的思念。
“笃笃笃——”
三声敲门声轻而脆,打破了沉寂。
李梅猛地回神,慌忙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把照片小心翼翼地压在枕头下,起身去打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袁成,手里还攥着一小把瓜子,见她开门,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没打扰你休息吧?我看大家都在外面热闹,想着你一个人在寝室,过来看看。”
“袁主管,进来坐吧。”李梅侧身让他进门,顺手拉了拉衣角,掩饰着自己刚才的失神。
袁成走到钟雨燕空着的床铺边坐下,把瓜子放在床头的小桌上拍了拍双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李梅泛红的眼角,语气放柔了些问道:“怎么,想家了?”
李梅的目光飘向窗外,夜色沉沉,远处的灯火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