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奇崛的想象(把酒问天)、深邃的思索(今夕何年)、矛盾的徘徊(欲归去又恐高寒)以及最终脱的抉择(何似在人间),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与哲学意境。
李晟那工整清丽的七律,在这等气象面前,瞬间显得小家子气,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所有人,包括李晟和萧景禹在内,全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脸上血色瞬间褪尽,仿佛被无形的巨锤狠狠击中胸口,连呼吸都忘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景珩语调稍顿,仿佛沉浸在词意之中,随即继续吟诵,情感愈深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阕由景及情,由月及人,将对明月的细微观察(转、低、照)与人生的普遍遗憾(离别、圆缺)相联系,最终迸出那跨越时空、抚慰了无数心灵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毕,萧景珩缓缓转身,面向满堂宾客。
整个望江楼内,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僵在原地,保持着之前的动作,脸上是极致的震惊、茫然、难以置信,以及一种被极致美震撼后的失语状态。
李晟脸色惨白如纸,身体微微摇晃,若不是扶着桌子,几乎要瘫软下去。他脑中反复回荡着那几句词,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得他耳鸣眼花,所有骄傲被击得粉碎。他先前那诗,在这词面前,简直不堪一提,如同儿戏!
萧景禹更是目瞪口呆,如同泥塑木雕,眼中充满了惊恐和荒谬感。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个被他视为废物的堂兄,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作出这样的词?!这已经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咣当!”不知是谁手中的酒杯失手跌落在地,清脆的碎裂声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旋即,如同堤坝决口,巨大的惊叹与喝彩声轰然爆,瞬间淹没了望江楼!
“天……天啊!”
“此词…此词只应天上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妙啊!妙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太好了!此句足以慰藉天下一切离别之人!”
“旷达!脱!仙人之姿!这才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赞美声、惊叹声、拍案叫绝声几乎要掀翻屋顶。许多文人激动得满脸通红,胡须颤抖,反复咀嚼着词中句子,如痴如醉。先前所有对萧景珩的质疑、嘲讽、轻视,在这一刻,被这横空出世的《水调歌头》碾磨得荡然无存,化为无比的钦佩与震撼!
赵山长早已激动得站起身来,双手颤抖,老泪纵横
,连声道:“好!好!好!‘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老夫今日方知此言不虚!不虚啊!萧公子大才!请受老夫一拜!”他竟真的向着萧景珩的方向深深一揖!
就连端坐主位、一直保持威严的江宁知府,此刻也忍不住抚掌赞叹:“奇才!真乃奇才!此词意境高远,情怀旷达,非大胸襟、大才情不能为!萧公子,今日之后,江宁诗坛,当以你为冠!”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滔天赞誉,萧景珩依旧神色平静,只是拱手还礼,淡然道:“知府大人、山长、诸位谬赞了。不过是中秋有感,信口胡诌,聊抒胸臆罢了。”
他越是这般云淡风轻,越是显得深不可测,与方才李晟那副得意忘形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李晟和萧景禹面如死灰,在周围震耳欲聋的赞誉声中,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他们精心设计的局,他们企图让萧景珩身败名裂的谋划,反而成了衬托其绝世才华的最完美背景板,成就了他前所未有的声名!
经此一役,萧景珩“诗才”之名,再无人敢质疑分毫。一《将进酒》,一《水调歌头》,已足以将他推上江宁府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顶峰。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dududu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