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诗酒趁年华 晋江 > 第338章 金殿议边 靖国公三策安北境(第1页)

第338章 金殿议边 靖国公三策安北境(第1页)

太和殿的琉璃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檐下铜铃随风轻响,却压不住殿内肃穆的氛围。文武百官按班列肃立,朝服上的锦绣纹样在晨光里流转,乌纱帽的翅羽整齐划一,透着森严的等级秩序。萧景珩立于勋贵班列最前端,玄色国公朝服上绣着四爪金龙,腰间系着玉带,手持玉笏,身姿挺拔如松。

自晋封靖国公后,他的地位已迥然不同。品之尊,兼领太子太保荣衔,更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遇——寻常官员入宫需小步疾行,他可缓步从容;百官朝拜时需自报姓名,他却只需躬身行礼,陛下直呼其名便可。此刻,他身旁是几位世袭罔替的老牌国公,皆是须半白、历经三朝的元老,而他不过三十余岁,却能与这些功勋卓着的长辈并列,这份荣宠与尊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喏声:“陛下驾到——”

百官齐齐躬身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得殿梁仿佛都在微微震颤。元景帝身着明黄色龙袍,缓步走上龙椅,腰间的玉带随着步伐轻响,面容威严却难掩一丝笑意。待他落座,抬手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起身,动作整齐划一,唯有衣料摩擦的沙沙声在殿内回荡。

今日大朝的核心议题,是北疆善后。数月前,萧景珩率三千孤军深入敌后,以闪电战大破匈奴十万主力,收复朔州、云州、蔚州三城,匈奴主力溃散,残部退回漠北,北疆终得喘息。但如何巩固战果,保北境长久安宁,却是摆在朝堂面前的重中之重。

元景帝目光缓缓扫过群臣,从左侧文官班列的阁老、尚书,到右侧武将班列的将军、都尉,最后,视线落在了勋贵班的萧景珩身上。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视:“靖国公久在北疆,亲历战事,对边情最为熟悉。此番大捷,你居功至伟,更对北境虚实了如指掌。依你之见,此后当如何措置,方可保北境长久安宁,免我大胤子民再受兵戈之苦?”

话音落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萧景珩身上。有期待,有赞许,也有几分隐秘的观望——毕竟,这位年轻的国公虽战功赫赫,却从未在朝堂上参与过如此重大的国策议定,众人皆想看看,他除了领兵打仗,是否真有经世济民的才略。

萧景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光洁的金砖地面,没有一丝拖沓。他在殿中站定,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既不失国公的气度,亦不违人臣的本分。其声沉稳清晰,如同金石相击,回荡在空旷的太和殿中,字字句句皆掷地有声:“陛下,臣以为,匈奴经此重创,其势虽衰,然其族类世代繁衍于漠北草原,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其患之根,在于生存方式与疆域之争,非一战可绝,亦非一时能平。故,当前要务,在‘固本’,次在‘怀柔’,长远则需‘同化’。三策并举,循序渐进,方能收长久安宁之效。”

短短数语,提纲挈领,已显露出不凡的见识。元景帝微微颔,示意他继续。

萧景珩直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又回到了北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他缓缓道来,条分缕析,侃侃而谈:

“其一,固本。所谓固本,便是筑牢我朝北疆的防御根基,使其坚不可摧,让匈奴再无南侵之胆。匈奴主力虽溃,但各部仍在,一旦休养生息,卷土重来亦未可知。当趁其元气大伤、内部纷争之际,加修缮、增筑朔州、云州、蔚州等边关要隘。此三城乃北疆门户,此前战事中多有破损,需加高城墙,深挖护城河,增设箭楼、烽火台,将三城与周边的堡寨相连,形成一道绵密坚固的防线,互为犄角,彼此驰援。”

他顿了顿,语气愈恳切:“臣在北疆作战时,深知粮草转运之难。边关距京城千里之遥,山路崎岖,粮草运输损耗极大,往往运抵边关十不存三,既加重朝廷财政负担,亦常导致将士缺粮。故,当仿效汉代屯田旧制,招募中原流民、赦免轻罪犯人,迁徙至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水草丰美之地,实行军屯与民屯并行之策。军屯由戍边将士轮值耕种,民屯则给予迁徙者田产、农具,免其三年赋税,使其安心耕作。如此,边关粮草可逐渐自给自足,减轻朝廷转运之劳,亦能让戍边将士无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以往我朝对北疆多取被动防守之策,匈奴来去如风,往往猝不及防。臣建议,应编练一支三万余人的常备精锐骑兵,择选北疆健卒与中原勇士,由熟悉草原战法的将领统领,配备良马、利器,常年在边境草原巡弋。遇匈奴小股劫掠,便就地歼灭;遇大股来犯,便迅集结,迂回包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此,方能变被动为主动,掌握北疆战事的主动权。”

这番话,既有对过往弊端的深刻洞察,又有具体可行的务实之策,听得文官们频频点头。户部尚书捋着胡须,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屯田之策若能施行,户部的转运压力便可大大减轻。兵部尚书亦是神色凝重,暗自思忖着编练精锐骑兵的可行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景珩并未停歇,继续阐述第二策:“其二,怀柔。匈奴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部落林立,有强有弱,有亲有疏。此次与我朝死战的,主要是左贤王部,其部众损失惨重,与我朝已是不共戴天。但其余部落,如右贤王部、休屠部等,与左贤王部素有嫌隙,此次虽被迫参战,却并非真心与我朝为敌。故,对付匈奴,不可一概而论,当以分化瓦解为要,施行怀柔之策。”

“臣建议,重启边境互市,但需严加管控。可在朔州、云州设立两处官方边市,派遣得力官员主持,以我朝之茶叶、丝绸、布匹、农具等物资,换取匈奴的马匹、毛皮、牛羊。如此,既能满足匈奴部落的生活所需,使其部族领从中获利,渐生依赖之心,不愿再轻易动兵戈;亦能为我朝补充战马,充实国库。同时,对边市交易需定下严规,严禁铁器(除农具外)、兵器、火药等战略物资流出,以防资敌。”

“此外,对那些倾向和平、愿意与我朝修好的匈奴部落领,可赐予封号,如‘归义王’‘亲汉侯’等,准其内附,择水草丰美之地安置,使其成为我朝北疆的藩篱。对内附部落,可免征赋税三年,提供种子、农具,助其定居耕作。如此,既能分化匈奴各部,使其相互牵制,亦能让更多匈奴部落感受到我朝的恩威,逐渐放弃劫掠之心。”

这怀柔之策,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尽显分化瓦解的智慧。几位老成持重的阁老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暗忖这位年轻国公不仅勇武,心思竟如此缜密,考虑得这般长远。

萧景珩的目光愈悠远,谈及第三策:“其三,同化。此乃长久安宁之根本大计。匈奴之患,源于华夷之辨,源于风俗各异、文化隔阂。若仅靠武力防御与物质拉拢,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唯有让匈奴各部渐慕华风,融入我大胤文明,方能从根本上消除边患。”

“臣建议,于边境各州设立‘蕃学’,允许匈奴贵族子弟入学就读。蕃学课程以我朝文字、礼仪、律法、经史为主,辅以算术、农事之学。朝廷可派遣饱学之士任教,对入学的匈奴子弟给予食宿补贴,成绩优异者,可举荐入朝为官。如此,让匈奴贵族子弟自幼便浸润在我朝文明之中,渐慕华风,认同我朝礼法,日后回归部落,便能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种子。”

“同时,鼓励边民与内附的匈奴部落通婚。对通婚之家,可给予赏赐,减免赋税。通婚之后,子女既习汉俗,亦知胡风,两代之后,血缘相融,风俗渐同,华夷之辨自然渐消。此外,可允许内附部落保留其原有习俗,不强行干预,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华夏文明。如此循序渐进,数代之后,漠北与中原或许便无隔阂,北疆自然长治久安。”

萧景珩一席话毕,太和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高瞻远瞩的三策所震撼——固本以安内,怀柔以制外,同化以长治,既有眼前的务实之举,又有长远的布局之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堪称万全之策。

片刻之后,元景帝率先抚掌赞叹,声音洪亮:“善!靖国公所言,深谋远虑,老成谋国!此三策,兼顾当下与长远,既有武力防御之硬,又有怀柔同化之软,实乃安邦定国之良策!”他目光扫过群臣,语气坚定:“着兵部、户部、礼部、吏部四部,依靖国公所议,详加斟酌,拟定具体条陈,限期一月之内上报朝廷,尽快施行!”

皇帝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纷纷躬身附和:“陛下圣明!靖国公高见!”

先前一些对萧景珩心存疑虑的老臣,此刻也彻底放下了成见。吏部尚书上前一步,对着萧景珩拱手道:“靖国公此三策,字字珠玑,既解燃眉之急,又谋长久之利,老夫佩服不已!蕃学设立之事,吏部当全力配合,遴选贤才,以育蕃地子弟。”

户部尚书亦颔道:“屯田之策,实乃利国利民之举,户部将尽快核算经费,拟定迁徙、安置之法,确保此策顺利推行。”

兵部尚书更是语气激昂:“编练精锐骑兵,乃北疆防务之关键!兵部将即刻挑选将领,招募士卒,配备良马利器,早日建成这支巡边劲旅!”

萧景珩对着几位尚书拱手还礼,语气谦逊:“诸位大人谬赞。此三策虽为臣所提,但仍需各部通力协作,方能落地生根。景珩愿全力配合,提供北疆详情,以供诸位大人参考。”

他不居功、不揽权的态度,更让群臣心生好感。以往因他年少得志、战功赫赫而产生的嫉妒与隔阂,在这绝对的实力与卓越的见识面前,似乎都悄然消弭了。至少明面上,无人再敢轻视这位新晋的年轻国公。

朝会结束,元景帝特意留下萧景珩与几位阁老,在偏殿继续商议北疆事务。其余官员陆续退出太和殿,纷纷围拢到萧景珩身边,或是道贺,或是探讨边事细节。

“靖国公方才所言屯田之策,不知对迁徙流民的安置,可有更具体的想法?”一位地方郡守上前问道。

萧景珩耐心回应:“流民迁徙,当以自愿为先,不可强逼。抵达北疆后,可按户分田,每户给予种子二石、农具一套,再派农官指导耕作,如此方能让流民安心定居。”

另一位武将问道:“国公所言精锐骑兵,不知侧重何种战法?是侧重奔袭,还是侧重阵地战?”

“北疆草原辽阔,骑兵当以奔袭、迂回、包抄为主,效仿匈奴战法,却又要优于其战法。”萧景珩眼神锐利,“需精选良马,加强骑射训练,同时配备轻便甲胄与强弩,做到进退自如,攻防兼备。”

众人围绕着他,问策之声不绝,萧景珩一一从容应答,条理清晰,思虑周全,尽显经世之才。阳光透过太和殿的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玄色朝服上的金龙仿佛活了过来,熠熠生辉。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dududu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