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梅子熟时栀子香是啥意思 > 桂月台下(第1页)

桂月台下(第1页)

桂月台下

十月里一个平常的日子,国庆将过,9:37的图标晃在童舒岚手机屏上。

她按熄手机,撑着眉头,人缓缓舒展开来。晃晃悠悠的日头将她拉回现实,童舒岚躲到一片温和的阴凉里。

到和平镇上班快两年,这是童舒岚第二次在清嘉园执勤。

清嘉园的桂花在每年十月慢慢开放,所谓芙蓉泣露坡头间,桂子飘香月下闻。只是执勤的时间没花开得这麽准确,谁能想到,今天八点不到就叫她们上来呢?

布置场地丶准备物料,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难得的太阳从无到有。

她们镇的主抓産业是文旅融合,每到大节小庆,镇上的同志们总要加班加点,筹划活动。最开始,童舒岚心里大言不惭,觉得行政代替专业不可取,但是後面发现不管代替不代替丶能不能替代,加班都是必然的。

桂花已然次第开放,童舒岚今天穿上标准的志愿者红马甲,等到十点过,许多人就跟生怕少看了一眼似的,扎堆儿往上涌。

她在桂月台摆着一张扑克脸,机械化地引导游人游玩,一张脸比抽奖转盘背面的小广告还乌漆糟八。

去年她也在这个点,还碰到了同期选调培训的同学,那时她还有些尴尬,现在脸皮已经厚起来,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服务已经成为她的宗旨。

刚刚何姐路过来提醒她,今天文化站的人要来拍照做公衆号。

这是童舒岚比较讨厌又不那麽讨厌的一件事,讨厌的是上镜着实很麻烦,宣传图要求化妆,那死亡视角能让你擡头七十五度仰望天空,鼻孔朝地,一塌糊涂;不那麽讨厌主要是因为,帮她化妆的是田青青,这位同事化妆技术一流,而且乐于奉献,化妆品都是好用服帖的那一道。

童舒岚在化妆上基本手残,日常是只做护肤防晒,凭借一张素颜抵挡风吹日晒,对田青青的手艺,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青,这次又麻烦你了。”田青青已经上来,最近因为清嘉园工作专班的关系,她们一堆人聚在一起加班,逐渐熟悉起来,但童舒岚改不了客气。

“给你化是对我技术的认可和我本人的享受,哈哈舒岚,我才要感谢你。”田青青人如其名,仿佛夏天的麦田,洋溢着勃勃生机,人甜嘴也甜,童舒岚已经自觉免疫。

“这次我给你来一套好上镜的,配宣传片绝美。”

“好。”无所谓哪种妆容,童舒岚只不过是一个标配推文的背景板,她对田青青信任十足,一口答应。

田青青一双眼睛滴溜溜盯在童舒岚脸上,童舒岚的皮肤打底服帖,又不卡粉,她一边夸:“舒岚,你皮肤真好,又白又嫩。”

童舒岚默默後撤了脸,对她人的靠近有些不适,免疫的技能冷却中,有些生疏道:“谢谢…”

田青青不在意,她性格活泼,不需要搭话,自己也能絮叨很多,几笔勾完,轮廓清晰,妆已经化好大半,只剩下口红未涂,她倒是大方,一边起身找自己的,一边道:

“你这怎麽保养的…”

童舒岚还要快,从自己包里拿出万年不用的口红,瞄了眼日期,还好没过期。她安心地在嘴上涂起来,语焉不详:“多吃蔬菜,注意保湿,青青,你皮肤状态也很好。”

童舒岚的脸部轮廓像远峰一般飘远,她原本就长得是一张端正的脸,稠密的睫毛挂在上翘的眼尾上显得眼睛更大了些,眉毛却自有性格,这时正随话语而动,形如弯弓,野生自然。

童舒岚又营造起一个安全的距离。田青青被这样一张脸远远的看着,感叹道:“我以为是我技术好,结果是你长得更好看…你底子这麽好,怎麽不化妆呢!”

田青青上辈子一定是个化妆师,童舒岚在心底念了一声。

她老老实实:“我不会…主要是学不来,青青,你皮肤很好的。”

面对只有二十二岁的田青青,童舒岚真心夸赞。

文化站拍照的人来得快,只在桂月台取了二十来分钟的景,童舒岚纠结着丶做作着尬笑半晌,脸有点酸,等五十来岁的老同事指导完几个姿势,终于结束拍摄。

同事问她看看照片吗?童舒岚晃了晃头,对自己此时的容颜毫无兴趣。

她又恢复了那种懒散的状态,慢悠悠的又站到三四棵金桂树中,旁边还有一塘人造的小湖,这地方整齐排列着一些时兴的游摊,有些附近的老百姓拿着自家的蜂蜜丶酿的桂花酒来卖。

农业副産品集市,童舒岚在心里给它取了一个朴素的名字,对比着那招牌上高挂的赤裸的“展销会”三个字谁更好听。

今天来售卖蜜蜂的就是熟面孔,广庆村的会计邹敏,她家自养蜂,承包有一片的树林,蜂蜜品质是经受了多年打磨的,今年热得难受,産量不高,所以蜂蜜的价格比以往还要贵些。邹敏自带了一张凳子,童舒岚和她坐一块攀谈起来。

她今年的调研报告就是写的蜂蜜産业,这其实不是当地的支柱産业,但是因为清嘉园的桂花出名,很多人自然而然就容易把它们联系起来,对童舒岚来说,算一个另辟蹊径的入题点。

现在童舒岚的报告在收尾了,她正好问问邹敏关于産销的经验。

“邹姐,你们往年和今年销售怕是有很大区别哦?”童舒岚抽来一张小马扎坐下来,刚才站了半个上午,腿发胀,她一边说一边锤腿。

邹敏是经常晒太阳的,脸上带了些太阳斑,看起来充满劳动人民的勃勃生机:“今年就是销量也不好,时不时就遇到口罩反复…有时候不好发快递。”

“是啊,人都搞疲了,那你们现在是周围熟人买的多吗?”

“五五开吧,到现在的话,有的也是熟人介绍,我们的蜂蜜也不敢扩大养殖,外面有些养殖的图节约时间成本,用白糖水喂,唉,我们老李你是知道的,年纪大了,他腿也痛,管不过来了。”邹敏笑,摇了摇手,有些无奈。

这是很多小産业的现状,人员就那几个,体量更不成规模,但是一旦成了规模,很多本质上的特色就丢失了,这也是她这篇调研报告的重点。

马上满服务期,童舒岚才憋出第二篇长篇调研报告,有的同期已经交过好几篇了。在各大部委办局的眼里,这似乎是一个青眼相加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