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阮清武有些懵了,他在常渡村生活了二十年,竟不知道已经和只与自己家隔了一个院子的江家定了亲。
想到江窈,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张梨花带雨的娇容。
常渡村的姑娘们都不太会打扮,整日里灰头土脸的,但江窈是个例外。
她会梳高高的发髻,涂艳红的口脂,在阳光下明媚又张扬。
可阮清武只会默默看着,低头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去打扰。
可是那天夜里,瓢泼大雨下着,电闪雷鸣,他在角落里看到了浑身湿透的江窈。
她抱着手臂,哭得眼眶通红。泪混着雨水,像是能流进他的心底。
阮清武呆呆地望着她,那种感觉,像是仙女入了凡尘,他知她的难过,懂她的心绪,更明白了一件事——江窈就是美的,与发髻和口脂无关。
见自家儿子愣了,半天不说话。
殷氏有些忐忑,拿不准他是什麽意思,便问:“清武,你是怎麽想的啊?”
毕竟是个刚弱冠的少年,提到婚事,总觉得心里别扭。
阮清武挠挠头,半天才道:“既是早就定下的婚约,那我自然是同意的,但不知道江姑娘意下如何。”
殷氏听他这样讲,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好,一会儿我去问问江家夫人,若是窈儿也同意,那咱们家就要快点准备聘礼了。”
阮清武一听“聘礼”两个字,又是一阵脸红。
*
江宅,刘玉娥也悄悄将江窈叫到了一边。
不同于殷如兰的心境,看到女儿,还没说话,刘玉娥没忍住落了泪,吓了江窈一跳。
江老太爷对小辈们都一样疼爱,因而他的去世,让江窈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近日来清瘦了不少,这让刘玉娥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江窈着急地取出帕子帮刘玉娥拭眼泪:“娘,你先别哭,发生什麽事了?”
刘玉娥叹气。
“你,觉得阮家大郎如何?”
她都不敢去看江窈的眼睛。
江窈一怔,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他如何与我何干?!”
刘玉娥拍拍她的手背,试着问:“若是你们两个成亲……”
话还没说完,江窈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情绪十分激动:“我们两个?!成亲?!”
刘玉娥垂下眼眸。
“他一个跛子,我……我才不要嫁给他!”江窈咬着嘴唇,又加上一句,“更何况,他不喜欢我。”
其实,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在江窈心中,阮清武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人。
虽然长得高大威猛了些,却并不粗鄙,反而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
至于跛脚,算是江窈为拒绝找了一个借口。
那天的雨很大,她红着眼睛,看着他一点一点走过来,远远地站定,没有说话,只是偏了手中的伞,为她挡雨。
他的身子浇在雨里,病脚疼了好几日,这是她听别人说起的,心里别扭了好久。
可是那日,她同叶家小娘子一起上山采蘑菇,遇到了阮清武。
江窈觉得尴尬,扭着头避开,并不想理会,谁知他却朝她们两个走了过来。
江窈皱了皱眉,心中暗想:这人过来是什麽意思,难不成是想要帮忙?多管闲事,本姑娘每天山上山下跑好几趟,什麽时候需要别人!
正想着,阮清武站到她们面前,先看看江窈,视线又转向了满头大汗的叶小娘子:“叶姑娘,需不需要帮忙?”
叶小娘子错愕,十分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不必,多谢。”
阮清武点点头,又看向江窈,刚想说话,就见江窈僵着脸,身子一扭,越过他,大步朝前走了。
叶小娘子赶忙追了上去:“江姐姐,你等等我呀。”
所以,江窈心里很清楚,阮清武有喜欢的小娘子,他喜欢叶宛。
可现在母亲要给他们两人做媒,到底是个什麽意思。
江窈想到这里,问道:“这是阮家的意思,还是哪个媒人给牵得线?”
刘玉娥摇摇头,虽说成亲一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她到底是心疼女儿,想给她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小郎君。
所以,“错亲”这件事,她并没有打算瞒她。
“江阮两家早有婚约,是在你弟弟还没有出生时就定下的。”
江窈懂了:“所以,有婚约的,是弟弟和阮家小娘子?”
“嗯。”刘玉娥点头,“不成想你弟弟生下来是这个样子,咱们家便不再提起婚约的事了。”
江窈顿了顿,张了张嘴,最後还是把话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