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活得通透作文 > 第98章 母亲的转变(第1页)

第98章 母亲的转变(第1页)

昭阳现母亲开始学习插花和茶道,母亲坦言也在寻找自己的“活法”。昭阳从中看到,一个人的内在转变拥有无声而强大的力量,能真正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午后的阳光透过新换的竹帘,在堂屋的水泥地上投下细长的光斑。昭阳正在整理从城里带回的讲座笔记,鼻尖却忽然萦绕起一缕极淡雅的清香。不是檀香,也非花香,而是一种更清冽的、带着植物茎叶气息的味道。

她抬起头,循着香味望去。

母亲正背对着她,坐在靠墙的小方桌旁。她的背影依旧有些佝偻,是长年劳作留下的印记,但此刻的姿态却透着一种不同以往的专注。她微微低着头,颈部的线条显得柔和而认真。

昭阳轻轻起身,走了过去。

方桌上,摊开着一块靛蓝色的扎染布。上面放着几个素色的陶罐、一个浅口的月白瓷盆,还有几枝修剪好的植物——几根姿态嶙峋的桃枝,几丛翠绿的菖蒲叶,还有几朵半开的、叫不出名字的白色小野花。

母亲手里拿着一把旧剪刀,正小心翼翼地修剪着一根桃枝上多余的细杈。她的动作有些生涩,甚至笨拙,手指因为常年的农活而显得粗糙,捏着纤细花枝时,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郑重。

她拿起那根修剪好的桃枝,比划着,试图在瓷盆里找到一个最恰当的位置。插进去,端详片刻,又摇摇头,轻轻拔出来,换个角度再试。阳光照在她花白的鬓角和她手下那些花材上,静谧得像一幅定格的油画。

昭阳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

她认得那个月白瓷盆,是家里用了十几年的旧物件,边缘还有个小磕口。那些花材,桃枝是从后院老树上剪的,菖蒲是河边采的,小野花是田埂上常见的。没有名贵的花器,没有稀有的花材,母亲只是用这些最寻常不过的东西,在笨拙地、认真地,构建着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微小的美的世界。

终于,母亲似乎找到了满意的角度,将那根桃枝稳稳地固定在水盆里的花插上。她微微舒了口气,向后退了半步,歪着头打量自己的作品。那眼神,是昭阳许久未见的,带着一种纯粹的、创造的愉悦和审视。

也就在这时,母亲察觉到了身后的昭阳。

她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像被撞破了秘密的孩子,下意识地想用身体挡住桌上的作品,随即又释然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瞎折腾,跟着电视里学的。”

“妈,很好看。”昭阳由衷地说,目光落在那个简单的作品上。疏朗的桃枝斜逸而出,菖蒲叶挺拔簇拥,小白花点缀其间,有一种说不出的、野趣盎然的生机与和谐。

母亲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这还不是全部。

几天后的傍晚,昭阳从外面回来,又看到了另一幅景象。

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灶台边忙碌,或者在院子里喂鸡。她坐在屋檐下的阴影里,面前摆着那张用了多年的小木凳,凳子上放着一套极其朴素的茶具——一个普通的白瓷盖碗,两个品相一般的品茗杯。

她正提着一把烧水壶,缓缓地将热水注入盖碗。动作很慢,甚至能看见水柱冲击茶叶时腾起的热气。她没有专业的茶则茶针,只是用手轻轻撮起一撮茶叶放入碗中。然后,盖上盖子,静默片刻,再小心地将茶汤倾入公道杯,最后分入两个小杯。

整个过程,没有繁复的仪式,没有优美的姿态,只有一种全神贯注的慢。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了这一注水、一倾茶之间。

她端起其中一杯,没有立刻喝,只是捧在手心,低着头,静静地看着杯中清亮的茶汤,嗅着那淡淡的茶香。夕阳的余晖给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边,她脸上那些被岁月刻下的皱纹,在那一刻,似乎也变得柔和而深邃。

昭阳站在院门口,心中被一种巨大的、温柔的震动所充满。

母亲抬起头,看见她,微笑着招招手:“回来啦?来,尝尝妈沏的茶,不好喝,别嫌弃。”

昭阳走过去,接过那杯温度恰好的茶。茶是最普通的农家炒青,味道粗粝,甚至有些涩口。但她喝下去的,却仿佛不仅仅是茶。

“妈,您什么时候开始琢磨这些了?”昭阳在母亲身边的小凳上坐下,轻声问。

母亲捧着茶杯,目光望向院子里逐渐浓重的暮色,声音平和而缓慢:“人老了,总得找点事情做,不能整天围着锅台转,等着你们回来吃饭,那样心容易空。”她顿了顿,像是在寻找合适的词语,“看你回来以后,变了个人似的,心里踏实,敞亮。我就想啊,我这大半辈子,忙忙碌碌,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好像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