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返十六岁顾知秋 > 第44章 同频 共振 二月的京市清晨不到七(第2页)

第44章 同频 共振 二月的京市清晨不到七(第2页)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把电脑屏幕微微转向他:“就像明明知道宝箱就在那里,却找不到那把对的钥匙。”

这是为文化节准备的剧本,主题定的是“普通人在法律洪流中的挣扎与尊严”,立意是好的,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能继续下去的关键点。

时越合上书,从自己的双肩包里拿出一本已经有些磨损的黑色笔记本,示意她一起去外面的休息区。他在休息区的圆桌旁坐下,打开本子:“休息下。看能不能聊出点灵感。”

接下来的半小时,顾知秋像是找到了出口,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构思。她想写一个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故事,是想展现在日常琐碎的案件中,那份微不足道的坚持。

时越一直安静地听着,偶尔在本子上记录几个关键词。

“……所以故事的冲突,是不是就像一个物理模型里的‘不平衡状态’?可以构思出一个足够强的‘外部变量’,来打破主角的日常,迫使他做出选择。”

“道理我都懂,就是找不到那个‘变量’啊!”

“这种在现实里应该有很多案例。一起找找看?”时越边说边拿出电脑,光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

“关键词可以试试……”顾知秋提供了几个关键词,很快有几则新闻报道和法律评论的截图跳了出来。

两人头凑在一起看着,“等等。”她出声打断,没让他继续滑下去,指向上面的一个案例,“这个南市的菜市场拆迁案好像可以作为参考。”

时越也看过去,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则旧闻:南市一个老菜市场面临拆迁,摊主们联合起来提起行政诉讼,经过几轮调解和协商,最终达成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和解方案,即保留了一部分有特色的摊位,既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顾及了摊主们的生计和市民的情感。

“这个可以!”顾知秋激动地握住时越的手,“正好可以体现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在执行过程中也可以有人情味和灵活性……”她边说边在本子上记录关键词,“时越,你可以当我的‘灵感缪斯’了!”

时越看着她这副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也变得轻松了下来。

“走吧,”她站起身,心情前所未有地轻快,“回自习室继续奋战啦!”

这个周末的午後,阳光难得地慷慨起来。两人溜达到校门外新开的一家小店,店面不大,装修是温馨的原木风格,暖黄色的灯光,窗边摆放着几盆绿意盎然的绿植,价格亲民,氛围安静,很适合学生自习或小聚。

顾知秋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开一部早就下载好的纪录片《平凡之光——基层法律人实录》。“你上次推荐的这个纪录片拍得好好,就是那种普通人的韧性。”

时越帮她点了一杯热可可,上面点缀着蓬松的奶油和细碎的肉桂粉,自己则要了一杯柠檬水。纪录片播放到中段,讲述一位社区调解员的故事时,顾知秋忽然伸手按下了暂停键。

“你看这个调解员处理邻里纠纷的方式,”她指着画面上那位眼神坚定的中年女性,“她不是随便讲讲大道理,而是抓住双方情感上的软肋去说服。感觉好细节啊!”画面定格在调解员一个无奈的表情特写上。

“所以最能打动人心的可能就是在这些鸡毛蒜皮里……”顾知秋兴奋地抓过随身的笔记本和笔,唰唰地记录起来,“我先记录一下素材,晚点整理到电脑上。”

她写字的时候很专注,笔尖在纸面上快速滑动。时越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的侧脸,灯光照耀下,她皮肤白得有些透明,脸颊上细小的绒毛几乎清晰可见。

店内流淌着轻柔的爵士乐,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其实……”当时越杯中的柠檬水只剩下小半时,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略显低沉,“我最近也在考虑下学期实习方向的事。”

“嗯?”顾知秋从笔记本上擡起头,示意她在听。

“我们学校物理系和计算机系合作,新成立了一个‘智慧教育’实验室,在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尝试。”时越语气里带着一种谈及专业领域时特有的兴奋,

“如果能结合算法和认知科学模型,也许能开发出一套真正个性化的学习系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盲区,主动去调整学习路径和内容呈现方式……”

顾知秋望着他此刻发亮的眼睛,脑海中却闪过一个模糊的片段,那是来自遥远“前世”的一则财经新闻:xx科技公司创始人时越,为偏远地区学生捐建了上百所智能教室,用技术弥合教育鸿沟。

当时她只是一个不相干的读者和曾经的同班同学,感叹了一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是比人和猪还大!”

而命运却如此奇妙,此刻,那个遥不可及的人,正坐在她面前,脸上带着少年人独有的理想主义的认真,同她描述一个如何用科技去改变世界的未来。

“时越,”她轻声打断他,并在桌下握了握他的手,语气温柔却笃定,“你以後一定会做到的。”

窗外,夕阳的馀晖正好,将两人的影子在木质桌面上拉得很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两条奔涌向前的溪流,在此刻汇合,难分彼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