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
他立即调出银行账户监控界面,输入刚刚收到的匿名账号。
系统反馈:
该账户于七月二十一日凌晨三点十七分,接收一笔来自开曼群岛某资产管理公司的跨境电汇,金额八十七万美元,用途栏填写为“投资返还”。
时间差四十八小时零十四分钟。
几乎就是文件签批完成后,款项才到账。
他靠回椅背,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个已被划掉的名字,丁义珍。
底下写着“逃路断”三个字,是他不久前亲手写下的结论。
现在看来,对方不止一条退路,而是早就铺好了后手。
这张纸条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礼品清单里。有人想让他看到。
是谁?
送礼的人?
还是……丁义珍身边开始动摇的人?
他起身走到文件柜前,拉开最底层抽屉,取出一只密封袋。
这是专门用来保存敏感物证的防静电袋,标签空白。
他将手机里的照片重新下载,打印出来,放入袋中,贴上编号“o-a”,锁回原处。
然后打开另一套系统,接入国土局电子档案备份端口。
输入三块涉事地块编号,调取立项以来的所有往来公文。
重点筛查七月上旬至中旬期间,是否有关联单位提交过补充材料或紧急请示。
不到三分钟,结果跳出。
一份由“宏远建设”提交的《关于加快城南地块规划调整的申请函》,落款时间为七月十八日下午五点四十二分,接收单位为市国土局综合审批科。
附件中有两张图纸,其中一张角落处,手写标注了一串数字。
他又一次输入那串银行账号。
匹配。
同一串数字,出现在申请函附件图纸上,作为“项目预付款参考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不是巧合。
这是一套闭环操作:
企业先通过关系递交申请,丁义珍在正式流程外伪造审批签字,
土地变更落地后,境外资金到账,完成利益输送。
而那张夹在礼品中的纸条,极可能是某个经手人留下的线索,
或许是经办会计,
或许是设计院人员,
甚至可能是丁义珍自己的秘书,在察觉风声不对后悄悄埋下的伏笔。
他重新坐定,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盯着屏幕分屏显示的两组数据:
一边是银行流水图谱,另一边是审批文件对比图。
两条原本毫无关联的线索,如今在时间节点、数字编码和利益链条上形成了交叉指向。
门外传来轻微脚步声,秘书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纸质报告。
“技术科刚送来的初步分析,那个账户除了这笔八十七万的汇款,
过去半年还有六次小额转入,每次都在五万左右,来源均为不同个体户名义,但收款方开户行一致。”
他接过报告快浏览。
这些个体户名字陌生,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其中有三人曾在大风厂事件期间,参与过政府回购协议的第三方评估。
又是老面孔。
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抬头问:“公安那边有没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