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同我和离。”明初晴哽咽道。
“什麽?”翠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王爷和王妃虽然一直没有同房,可是王爷对云和堂的赏赐从来没有少过,她以为王爷待王妃是有几分情意在的。
翠菊给她擦去泪水,问道:“那怎麽办呢?”
明初晴端起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觑起眼睛道:“我不同意。我不会让她如愿的。”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京城是个热夏,蝉鸣终日不止。
七月初八这日卫峤在兵部的衙门里头照常处理公文,李聪前来召他进宫。
皇帝把御案上的密信拿给他看,担忧道:“息海国太子婆娑琅篡位,这婆娑琅一派一贯主战,恐怕边疆又会再起战事。我大周百姓才安宁这些日子,没想到又要面临战争之祸。”
卫峤读完了信,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早做准备,臣愿请缨为国靖边。请陛下允准。”
卫峤主动为国请缨皇帝心中很是高兴,可是也担心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他有个什麽闪失他便真的彻底失去这个侄子。他忧心忡忡道:“稔儿,朕知你一片报国热忱,只是你并未上过战场,朕不放心啊。”
“皇叔,当年您请缨时也没有上过战场,一样地驰骋沙场,杀敌无数。请皇叔相信侄儿,给侄儿这个机会。”卫峤语气坚定道。
皇帝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罢了罢了,你既有为国之心,朕便封你为讨西大将军,命施寿,吴锦二人做你的副将。以我这些年跟那婆娑琅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估计不过半月就会率兵侵入我大周西北边境。朕命你不日率二十万士兵前去西北卫我边疆。”
七月十五皇帝果然接到了息海国进犯沙山,奎阳两地的军情密报。
七月十七日,身穿金色甲胄,头戴凤翅盔的卫峤在泰和殿外躬身向皇帝请命:“陛下,二十万士兵已经集结完毕,请陛下下令开拔西北。”
“请陛下下令!”浩浩荡荡万馀兵士的声音响彻整个泰和殿。
皇帝端起李聪奉上的美酒朝卫峤及诸军敬酒,掷地有声道:“驱除鞑虏,卫我子民。开拔!”
“驱除鞑虏,卫我子民!”
“驱除鞑虏,卫我子民!”
在场的大臣,士兵,以及在皇城外的百姓,皆群情激奋,振臂高呼。
卫峤在响亮口号中翻身上马,一路在百姓的目送中离开京城。
喜春所在的棠梨巷有一户人家的儿子报名参军,喜春这才知道大周和息海重新开战的消息。
王大嫂见喜春听到开战怔住的样子,安慰道;“别害怕,打不到咱们这里来的。咱们这儿离西北还有几百里路呢。我听那何捕快说这次是皇帝认的那义子昭王领兵前去打仗,虽然都说息海国士兵凶猛,可是我大周的士兵也不差,何况我们足足派了有二十万大兵,此战定是我大周大获全胜。”
“大嫂说的是。”喜春微笑道。
王大嫂把篮子里的两个蜜柚递给喜春,笑道:“尝尝这个,这是我娘家兄弟托人给我送来的,你和褚薇尝尝,这柚子是红心的,甜得很。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王大嫂走後,喜春放下柚子去看在摇床里头睡觉的姜椒。姜椒爱吃爱睡,才三个月已经长大许多,姜椒的眉眼长得有几分像卫峤,她看到孩子有时觉得像看到了他的影子。不过她的女儿明显更活泼可爱。
知道他去往西北,不会再来找她,喜春的胆子也大上了许多。她白日里也背上背带带着姜椒出门。王大嫂有空时会带上女儿和她一起,给她讲解堰州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过数月,喜春也融入了堰州当地。
九月初,褚薇从奇味楼里辞工。陪着喜春一起带孩子。
“你不是挺喜欢做跑堂吗,怎麽不做了?”喜春问她道。
褚薇皱眉道:“奇味楼那东家有毛病,明明他从三楼不小心掉下来我出手救了他,结果我去上工他就天天在我後头盯着,生怕我偷懒。我那天被他吓得差点把手里的佛跳墙泼到人家客人的身上。弄得我天天提心吊胆的,我再也不去了。”
喜春看她拨弄着摇床上的吊的布缝的娃娃逗女儿玩,她笑道:“你做的不开心那就不去了。你不是喜欢包子嘛,咱们开个包子铺吧。”
“真的?”褚薇惊喜道。
喜春点点头,她和褚薇也该有个正经的营生。“我看在靠近渡头的麻柳街就不错,那里人来人往,生意一定差不了。”
褚薇跳起来抱住喜春,哭道:“喜春,你不知道我有多想开个包子铺,谢谢你,我好开心。”
喜春听到她的抽泣声,掏出手帕给她擦泪,“别哭啦,你看团团都在看你呢。”
姜椒不懂她的小姨褚薇为何突然哭泣,不过看到她和娘亲看向自己就朝她们咧开嘴甜甜一笑。
褚薇被姜椒逗乐,不再哭泣。问喜春道:“那咱们明天就去找铺子吧。”
“我想在开店之前先回一趟富平。”喜春道。
之前她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返乡,现在李高死了,卫峤远在西北,她的孩子也出生了,她终于有了机会返回故乡看一看。
褚薇看见喜春隐隐的泪光,她握住喜春的手,柔声道:“好,我陪你一起回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