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然而,就在苏婉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波澜再起。
这天傍晚,苏婉音正在仓库里清理大缸,为即将到来大批辣椒做准备,刘二嫂尖利的声音突兀地在门口响起:
“哎哟喂,小苏老板这真是发达了呀!又是扩店面,又是招工,听说还接了南方大公司的订单?了不得了不得!”
苏婉音直起身,看到刘二嫂揣着手站在门口,脸上挂着假笑,眼神却像淬了毒。
“刘二嫂,有事?”苏婉音语气平淡。
“没啥事,就是来提醒小苏老板一句,”刘二嫂踱步进来,阴阳怪气地说,“你这又是雇人,又是大量买原料的,动静可不小,别怪我没提醒你,这投机倒把丶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可还没彻底摘干净呢!小心风头太盛,闪了腰!”
这话已是赤裸裸的威胁,苏婉音心中冷笑,知道刘二嫂是眼看打压不成,生意又被远远甩开,彻底眼红心热,要来使绊子了。
她放下手里的抹布,走到刘二嫂面前,目光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镇定:“刘二嫂,我的生意,每一笔收入都依法纳税,每一次雇工都按规矩办事,采购原料也是正常市场行为,倒是您,有空操心我,不如多想想怎麽提升您家包子的味道,毕竟,客人是用脚投票的。”
她的话不紧不慢,却字字戳在刘二嫂的痛处,刘二嫂家的包子铺生意日益惨淡,已是街知巷闻。
刘二嫂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指着苏婉音:“你……你别得意!咱们走着瞧!”说完,气急败坏地转身走了。
春香婶从後面过来,担忧地说:“婉音,这刘二嫂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她认识的人多,万一真去使坏……”
苏婉音看着刘二嫂消失的方向,无所谓道:“她啥时候成功过?连打嘴仗都没赢过,真不知道一天天的她起个什麽劲儿。”
她转身,继续擦拭着那只大缸,显然刘二嫂过来说这些酸话并没有影响到她。
春香婶见她如此镇定满不在乎,一想也是,虽然每次都能被那刘二嫂恶心到,但还真没一次成功的。
夜色渐浓,仓库里的灯光却亮如白昼,映照着苏婉音忙碌而坚定的身影。
原料在宋潮生的协调下,很快陆续到位,一袋袋红艳艳的干辣椒丶一筐筐饱满的大蒜丶一桶桶清亮的菜籽油,还有各种香料,将仓库的一角堆得满满当当,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浓郁而复合的辛香气息。
也是现在放开了,不然宋潮生就算是再有门路都买不上这麽多东西,他有钱人家也不敢卖给他啊!
苏婉音看见那一堆菜籽油,蓦地想起了一开始她做菌菇酱时用的油脚子,那时候一股哈喇子味儿,不过物资稀缺谁也不在乎,现在好了,她能买到好油,老百姓们也吃得起好东西。
春香婶也找来了两个妇人,都是附近村子知根知底的,一个叫马桂花,手脚麻利,嗓门洪亮;另一个叫张秀兰,沉默寡言,但做事极其细致认真,两人初来时都有些拘谨,尤其是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原料和苏婉音那张虽然年轻却自有一股威严的脸。
“两位嫂子别紧张,”苏婉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些,“活计不复杂,就是需要细心和干净,工钱按天算,绝不拖欠,中午管一顿饱饭。”
她简单示范了辣椒去蒂丶大蒜剥皮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持操作台和双手的清洁。
马桂花学得快,很快就上手了,张秀兰则慢一些,但剥出来的蒜瓣个个完整干净,几乎不带一点皮。
人手到位,原料到位,苏记食品加工厂的第一次规模化生産,就在这间简陋的仓库里,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清晨,天还未大亮,仓库里就已经灯火通明。
马桂花和张秀兰负责前期的原料处理,苏婉音则主抓最核心的炒制环节,宋潮生负责统筹和最後的装瓶丶贴标监督。
春香婶则被苏婉音派去了饭馆那边,现在早点基本上她都能做得与苏婉音做的味道差不离,所以小苏老板也就放心让她带着小梅在饭馆忙活早上的生意。
起初,场面难免有些混乱,马桂花性子急,有时辣椒去蒂不够彻底;张秀兰过于细致,速度稍慢;炒制的大锅沉重,苏婉音一个人翻动颇为费力,火候控制要求也极高,稍有不慎,一锅酱料的香气就会大打折扣。
“桂花嫂子,这辣椒蒂一定要去干净,不然会影响口感,也显得咱们不专业。”苏婉音捡起几个漏网的辣椒蒂,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秀兰嫂子,剥蒜很重要,但咱们也得赶进度,稍微加快点速度,保证干净就行。”
她一边盯着炒锅,一边眼观六路,及时调整着。
索性两人也很珍惜这次的机会,所以苏婉音提出的问题她们也都及时调整过来,并没産生任何不满。
有啥不满的?
工钱按天结还包顿饭,上哪找这麽好的事儿!?
几天下来,磨合渐入佳境。
马桂花和张秀兰熟悉了流程,速度和质量都提了上来,苏婉音也终于把宋潮生带上路了,现在他自己也能独立炒制酱料还摸索出更省力的翻炒方法,对大批量制作时的火候掌控更有心得。
当然,最後的检验苏婉音是不能丢给旁人的。
“婉音,你这要求,比国营厂还严哩。”春香婶看着被淘汰下来的几个因为贴标稍有瑕疵的瓶子,有些心疼。
“婶子,牌子要想立得住,就得从第一瓶开始较真。”苏婉音拿起一个贴得端端正正的瓶子,红亮的酱料,透亮的玻璃,朴拙却清晰的“苏记”标签,在灯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咱们卖的不是酱,是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