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又是一个黑市集日。
天不亮,苏婉音再次悄悄出门。
篮子里是用湿水草小心垫着丶保持鲜活的小河虾,上面盖着厚厚的野菜。
熟门熟路地来到那个河汊子,气氛依旧紧张而隐秘。
她找了个角落蹲下,掀开篮子一角。
活蹦乱跳的青色小虾立刻吸引了注意。
很快,一个看着像镇上工厂采购员模样的人蹲了下来。
“这虾怎麽卖?新鲜的倒是难得。”对方压低声问。
“一毛五一碗。”苏婉音壮着胆子报了价,她事先用碗量过。
对方没怎麽还价,爽快地要了两碗,给了她三毛钱。
接着,一个老太太用半尺布票换了一碗虾,说要给坐月子的孙子媳妇催奶。
还有一个汉子,用一小包珍贵的红糖换走了最後一点虾。
交易完成得比想象中还快。
苏婉音捏着到手的三毛钱和半尺布票丶一小包红糖,没想到活虾会这麽受欢迎。
她不敢多留,正准备离开,目光无意间扫过旁边一个地摊。
摊主是个面色愁苦的中年男人,地上摆着几样旧东西:一个缺了口的陶罐,几本破旧的书,还有一个……
苏婉音的目光定格在那个东西上——那是一个极其小巧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石磨,只有海碗大小,磨盘粗糙,却带着一种古朴实用的气息,瞬间心念一动,石磨!
如果能有一个小石磨,在家里她就可以把那些粗粮再加工,吃起来也不至于太剌嗓子,天知道她这段时间是怎麽过的,不敢多放油盐,野菜糊糊真的很难吃!
她强压下激动,走过去,故作随意地指了指那小石磨:“这个怎麽换?”
中年男人擡头看了她一眼,有气无力地说:“给钱就行,给多少你看着办吧,家里实在没吃的了……”
苏婉音看了看手里的三毛钱,犹豫了一下,这钱是她准备买更急需的物品的,但她实在舍不得这个石磨。
“两毛钱,行吗?”她试着问。
男人眼睛亮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破玩意儿真能换钱,忙不叠地点头:“行!行!”
苏婉音咬牙付了两毛钱,将那沉甸甸的小石磨抱进篮子里,用布盖好,快步离开。
回到家,天已大亮。
她藏好钱和票,迫不及待地研究起那个小石磨。
磨盘虽小,却很扎实,清洗干净後,试试手感,虽然费力,但确实能用!
“姐,这是啥?”
小宝好奇地围着石磨打转。
“这是宝贝。”
苏婉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丶发自内心的笑容,“有了它,姐以後给你做更多好吃的!”
她抓了一小把糙米,试着放入磨眼,慢慢转动磨盘。
粗糙的米粒被碾碎,细腻的米浆缓缓流出,苏婉音有些激动,终于不用再梗着脖子咽那些粗粮了!
看着那缓缓流出的白色米浆,苏婉音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种可能:米粉糕丶豆花丶更细腻的粥,扯远了,最简便易得的还是豆子,可以用来磨豆腐!
石磨带来的新鲜劲和米浆的甜美滋味还没过去,现实的紧迫感又悄然逼近。
米缸,这次是真的彻底空了。
连缸底那点能刮出来磨米浆的碎米都没有了,面袋也抖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些洗不掉的粉末。
野菜倒是还有,但光吃野菜,不顶饿,人也没力气。
苏婉音看着空荡荡的米缸,眉头紧锁。
黑市不是天天能去,风险也大,上次换来的钱和票得用在刀刃上,不能轻易动。
至于挖野菜,附近的野菜都快被她们姐弟俩薅秃了。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困境,甚至更糟——至少刚醒来时,缸底还有层米。
小宝敏感地察觉到姐姐的焦虑和家里的低气压,变得格外安静乖巧,也不再嚷嚷着饿,只是常常摸着肚子,眼巴巴地看着空了的米缸。
这天下午,苏婉音带着小宝在村子更外围的地方转悠,几乎快要走到邻村的地界,希望能找到点被人遗漏的野菜。
天气渐暖,阳光晒得人发昏。
“姐,你看那树上有好多‘钱’!”小宝忽然指着路边一棵高大的老榆树叫道。
苏婉音擡头望去。只见阳光透过榆树新绿的枝叶,一串串嫩绿的丶扁圆形的果实簇拥在一起,随风轻晃,确实像极了串起来的小铜钱。
是榆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