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又过了七八天,毛衣终于织好了。
苏婉音将最後一线头藏好,用温水将毛衣浸泡後轻轻拧干,整理好形状,晾在屋里通风的地方。
第二天,毛衣干了。
苏婉音将它拿下来,柔软的毛线带着阳光和皂角的清新气息。
“来,小宝,试试看合不合身。”
小宝兴奋地脱掉旧褂子,伸出胳膊。
苏婉音帮着他将毛衣套进去。橘红色的毛衣温暖又柔软,恰到好处地包裹住他瘦小的身体,袖子长度正好,衣身也足够宽松,可以在里面再加一件旧衣服。
“擡擡手,扭扭身子,看勒不勒?”
小宝依言活动了一下,小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不勒!姐,好舒服!好暖和!”
他跑到院子里唯一一块能照到太阳的光斑下,低头看着自己身上崭新丶鲜亮的毛衣,高兴地转了两个圈,又跑回屋里对着水缸模糊的倒影照了又照,美得不行。
“喜欢吗?”
“喜欢!太喜欢了!谢谢姐!”小宝扑过来,抱住苏婉音的腰,把小脸埋在新毛衣里,蹭了又蹭。
那柔软的触感和温暖的温度,让他幸福得几乎要冒泡。
苏婉音搂着弟弟,看着他因为一件新毛衣就如此满足快乐的样子,心里软成了一滩水,又涌起无限的动力。
“好了,快把外衣穿上,别着凉。”苏婉音替他把旧外衫套在外面,遮住了那抹鲜亮的橘红,但那份温暖和喜悦,却实实在在地贴在了小宝的心口上。
看着弟弟穿着新毛衣,读书写字都似乎更起劲的模样,苏婉音拿起竹针,目光落在剩下的那点毛线上。
或许,该给丁翠兰织副手套,或者给苏继业织个护膝,表达一下谢意。
毕竟她的吃食生意也多亏了苏继业在其中穿针引线,丁翠兰平日里也帮她不少忙。
大伯娘家的恩情,不是一罐酱丶几句感谢就能还清的。
雪中送炭的情谊,还得细心维系,人家或许不缺她这点儿东西,但她也不能就当什麽都没发生过一样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好。
她量了量剩下的毛线,织一件完整的衣物是不够的,但给大伯娘织一副保暖的手套,或是给时常下地干活儿有老寒腿的苏国福织一对护膝,却是绰绰有馀。
说干就干。
她回忆着丁翠兰手的尺寸,起针编织。
给老人用的,针脚更要细密厚实,腕口处特意织得紧一些,灌不进风。
还是最简单实用的平针,速度很快,不到两天功夫,一副厚实暖和的深蓝色手套就织好了。
正好又有换回来的毛线,所以她又织了一对同样厚实的护膝。
看着这两样小东西,苏婉音觉得还不够。
她想起上次苏继业带来的那包水果硬糖,小宝宝贝得跟什麽似的,投桃报李,她也该有所表示。
她打开藏东西的柜子,目光掠过那些晒干的蘑菇丶山茱萸,最後定格在一小包用油纸包着的点心,那是上次用最後一点白面和新换的油糖,尝试着烤出来的几个粗粮饼干,形状不算太规整,但用料实在,烤得喷香酥脆,她一直没舍得给小宝吃完。
她仔细包好四五块饼干,又用干净叶子包了一小撮自己晒的山茱萸干,据说泡水喝对老人身体好。
连同手套和护膝一起,放在一个竹编的小簸箕里。
这天傍晚,估摸着丁翠兰家该吃完晚饭了,苏婉音端着簸箕,领着小宝过去了。
丁翠兰正在院里收晾晒的干菜,见到她来,笑道:“婉音丫头来了?哟,小宝这新毛衣穿上了?真精神!这颜色衬得小脸多亮堂!”
小宝有些害羞地抿嘴笑了,下意识挺了挺胸脯。
“大伯娘,上次多亏您和大伯帮忙。”苏婉音将簸箕递过去,声音诚恳,“我胡乱织了副手套和护膝,您和大伯可别嫌弃。还有这点自己做的饼子和山茱萸,您泡水喝试试。”
丁翠兰一看那厚实的手套护膝,针脚细密,颜色也稳重,再看到那油纸包着的点心和不多的山茱萸干,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却不是因为这东西多贵重,而是这份心意。
“哎呦!你这孩子!真是的……这麽客气干啥!可不许乱花钱嗷~”丁翠兰嘴上说着,手却接了过去,拿起手套摸了摸,连连点头,“好,好!这手套织得厚实,今年冬天我这老寒手可不怕了!你大伯那护膝也正用得着!还有这饼子,闻着就香!你这孩子,手也太巧了!”
她没多推辞,爽快地收下了。
这年头,心意比什麽都重,推来推去反而生分。
“快,屋里坐会儿?”丁翠兰热情相邀。
“不了不了,大伯娘,天快黑了,我们得回去了。”苏婉音笑着摆手,目的达到,便不打算多打扰。
“等等,”丁翠兰想起什麽似的,压低声音,“婉音啊,你那酱,继业厂里真有好几个人又问来着,还有个管後勤的什麽科长,尝了之後私下问继业,说年底厂里想给职工发点实惠的年货,问你能不能大批量做点那种菌酱,价钱好商量。”
苏婉音心脏猛地一跳,大批量?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