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清晨,天刚蒙蒙亮,苏家小院里已经飘起了袅袅炊烟。
苏婉音利落地将最後一笼包子端上竈,擡手擦了擦额角的细汗。
竈台上的大锅里,豆浆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豆香味混合着肉包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姐姐,春香婶来了。”小宝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走出来,身上穿着苏婉音新给他做的蓝布短衫,虽然仍是瘦小,但脸色已经红润了不少。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春香婶笑着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一篮子刚摘的青菜:“婉音啊,我看你家葱快用完了,顺路给你带了些过来。”
苏婉音心里一暖,接过篮子:“婶子太客气了,快进来帮忙包包子吧,今天的面发得特别好。”
没过多久,周小梅也匆匆赶到,还是不爱说话的性子,只闷头干手上的活儿。
几人默契地分工合作,天彻底亮起来时,一切准备就绪,早点摊准时开张。
“苏记早点摊”的木牌在晨风中轻轻摇晃,摊前已经排起了小小的队伍。
“苏家丫头,老规矩,四个肉包,两碗豆浆。”打头的是邻村赶早去县城的张老汉,他是苏记的常客,几乎天天都来。
苏婉音笑着应声,利落地夹包子丶盛豆浆:“张叔今天去县城做什麽生意啊?”
“嗨,还不是那点山货。”张老汉接过包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要说你这包子,真是绝了,皮软馅香,汁水还足,我跑遍全县都找不出第二家。”
後面排队的人也跟着附和:“就是,自从苏丫头开了这摊子,我家那口子再也不在家做早饭了,天天非要来这儿吃。”
“可不是嘛,连我家挑食的小子都能吃三个大包子呢!”
说笑声中,摊子前的客人来来往往,不到两个时辰,准备的食材就卖得差不多了。
送走最後一位客人,苏婉音轻轻舒了口气,开始清点今早的收入。
毛票和硬币堆了小半盒子,细细数下来,竟有十二块八毛之多。
除去成本,净赚少说也有六七块。
春香婶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感叹:“这才一早上,就顶得上城里工人两三天的工资了,婉音,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
苏婉音但笑不语,心里却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照这个势头,再攒上两个月,或许就能在镇上租个小铺面,到时候不仅能卖早点,还能做些简单的炒菜和卤味。
不过建筑队那边的单子也不能丢,一旦做成了,不光能让她早点达成目标,还能为她的小食馆打开市场,说不定也能跟城里的国营大饭店争一争呢!
“婉音姐,你看那边。”周小梅突然扯了扯她的衣角,压低声音道。
苏婉音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大树後,一个身影迅速躲闪开去。
她眯起眼睛,认出那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王彩凤。
春香婶也看见了,不由得皱眉:“这王彩凤,鬼鬼祟祟的,准没安好心。”
苏婉音不动声色地继续收拾东西:“随她去,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人说闲话。”
话虽如此,她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自打开摊以来,村里对她的议论就没停过。
有夸她能干的,也有说她抛头露面不成体统的,更有眼红她生意好的。
收拾妥当,苏婉音照例给春香婶和周小梅结算了当天的工钱。
送走两人,苏婉音缓缓带着东西往家走。
路上遇到几个村民,有的热情打招呼,有的则眼神躲闪,在她走过去後窃窃私语。
苏婉音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午饭後,苏婉音照例开始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食材。
发面丶剁馅丶泡豆子,每一样她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马虎。
刚把面团盖好,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苏婉音擦了擦手,面带疑惑地走了出去,但心里隐约有些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