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推出新菜品後,苏记饭馆的生意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红火,甚至因为凉拌菜系列和供销社的稳定订单,营业额又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午後,难得的清闲时光,春香婶在清洗擦拭凉拌菜的玻璃柜,小宝趴在角落的桌子上写作业,苏婉音则坐在柜台後,认真翻阅着宋潮生送来的那几本旧菜谱。
这些菜谱虽然纸张泛黄,边角破损,但里面记载的一些传统做法和食材搭配,还是给了她不少啓发,尤其是一本手抄的《家常小馔》,里面提到了不少利用边角料制作美味的方法,非常贴合现在这个物资仍不算特别充裕的年代。
“姐,这个字念什麽?”小宝举着作业本跑过来,指着其中一个字问。
苏婉音看了一眼:“‘酿’,酿造的酿,比如酿豆腐,就是把肉馅塞进豆腐里。”
“哦!”小宝恍然大悟,又跑回去继续写。
看着弟弟的背影,苏婉音心里琢磨着“酿”这个字,菜谱里正好有一道“酿青椒”,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作为新的菜品。
就在这时,饭馆的门帘被掀开,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岁丶戴着眼镜丶干部模样的人,身後跟着两个年轻人,手里提着公文包,他们风尘仆仆,口音带着明显的南方软侬腔调。
“同志,请问还有吃的吗?”干部模样的人客气地问道,目光打量着干净整洁的小店。
春香婶连忙迎上去:“有有有,几位同志快请坐,想吃点什麽?我们这有包子丶面条丶小米粥,还有几样凉拌菜。”
那几人坐下,好奇地看了看墙上用粉笔写着的小菜单。
“这‘苏式秘制凉拌菜’是什麽?”一个年轻人问道。
“是我们店的新品,清爽开胃,几位要不要尝尝?”苏婉音放下菜谱,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她注意到这几个人穿着体面,不像是本地人,尤其是那位年长的,气质不凡。
干部模样的人扶了扶眼镜,对苏婉音说:“老板,我们是从南边过来出差的,刚下火车,错过饭点了,你看有什麽现成的,给我们弄点,简单吃点就行。”
“好的,几位稍坐,很快就好。”苏婉音应道,和春香婶交换了一个眼神。
她回到厨房,麻利地切了一盘卤味拼盘,卤豆干丶卤蛋丶卤下水,又配了三样销量最好的凉拌菜——凉拌黄瓜丶辣白菜丶蒜泥茄子,想了想,又迅速用葱花丶酱油丶醋和一点猪油冲了三碗阳春面,面条是早上现擀的,还剩下一些。
很快,几样小菜和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上了桌。
“几位同志先将就吃点,垫垫肚子。”苏婉音说道。
那几人显然是饿了,道了声谢便动起筷子,一开始还有些矜持,但吃了几口後,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嗯!这凉菜味道真好!”一个年轻人忍不住赞叹,“这辣白菜,又脆又辣,还带着点回甘,比我在别处吃的地道!”
干部模样的人细细品尝着卤豆干,点点头:“豆干卤得入味,火候恰到好处,软硬适中,这面条也筋道,汤头清淡但鲜美。”
听到行家的评价,苏婉音心里微微一动,她站在不远处,假装整理柜台,实则留意着他们的谈话。
“王工,看来这北方小地方,也有美食啊。”另一个年轻人对那位干部说道。
被称作王工的人笑了笑,用纸巾擦了擦嘴,看向苏婉音:“老板,你这手艺跟谁学的?这凉菜的味道,很特别,有点像我们那边的手法,但又有些不同。”
苏婉音心中警醒,知道遇到了真正懂行的人,她走过去,谦虚地回答:“自己瞎琢磨的,都是些家常味道,让您见笑了。”
“瞎琢磨能琢磨成这样,那可是天赋异禀了。”王工目光锐利,但语气温和,“尤其是这辣白菜里的辣椒油,香气很有层次,是不是加了紫草和几种香料一起炼的?”
苏婉音暗惊,这王工的舌头真厉害!这辣椒油的秘方是她前世琢磨出来的,确实用了几味不常见的香料来增香,没想到竟被他一语道破。
不过她当然不能承认,只是含糊道:“就是用的普通辣椒和油熬的,可能是我们本地的辣椒味道比较香。”
王工见她不愿多说,也不追问,了然地笑了笑,转而问道:“老板,你们这里,有没有什麽本地特色的食材?比如山货丶野味之类的?我们想带点回去。”
苏婉音心思活络起来,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她想了想,说:“本地特色的山货倒是有一些,像蘑菇丶木耳丶蕨菜干,不过这个季节新鲜的少了,多是干货,野味现在管得严,不敢碰,几位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你们问问,我们村里老乡家应该有一些自己晒的。”
王工很感兴趣:“那太好了,我们明天下午的火车,如果方便,麻烦你帮我们收一些品相好的蘑菇和木耳,价钱好说。”
“行,这事包在我身上。”苏婉音爽快答应,“几位明天中午可以再过来,我把东西准备好,顺便再尝尝我们这的其他家常菜。”
“好,那就这麽说定了。”王工满意地点点头,付了钱,带着人离开了。
送走这几位南方客人,春香婶立刻凑过来,兴奋地说:“婉音,这可是大主顾啊!听口音像是广东那边的,那边人最舍得在吃上花钱了!”
苏婉音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这几位客人见多识广,口味挑剔,普通的菜色恐怕难以让他们满意,明天这顿饭,既是兑现承诺,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手艺的机会,或许能打开一条新的销路。
她想起菜谱上的“酿青椒”,又联想到王工他们来自南方,口味可能偏鲜甜,或许,可以做一个改良版的……
这先不提,就说那些干货,也是能给村里人创收的好机会。
“春香婶,下午我去村里转转,收山货,您看会儿店。”苏婉音交代道,“另外,明天早上采购的时候,帮我买几斤新鲜青椒和一块五花肉,要肥瘦相间的。”
“好,没问题!”
下午,苏婉音去了几户相熟的人家,说明来意,村民们听说有人愿意出钱收山货,都很积极,拿出了自家收着的干蘑菇丶木耳丶榛子等,不过苏婉音也没全部都要,毕竟是打开销路的一次机会,所以她只选了品相最好丶晾晒得最干的,价格也给得公道。
当然也有些婶子不大乐意,但苏婉音管她是谁?说到底这些干货十里八乡谁家没有?她大可以去别的村收,不过是看在大伯娘的面子上罢了。
然而当涉及到大多数人利益的时候,她不必开口,自有人会为她张目。
那人话一出口,就被人怼回去了,苏婉音回头一看,却是之前跟她有过过节的,见她看过来,脸上露出局促的笑,苏婉音也没多说什麽,只是点点头,当然这婶子的干货她也给了个公道的价格。
回来时,她背篓里装满了各种山珍,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晚上打烊後,她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拿出纸笔,开始设计明天的菜单,既要体现本地特色,又要符合南方客人的口味,还要展示自己的手艺。
三个人,自然是四个菜为佳,三菜一汤,主菜她打算就做红烧肉,说来这红烧肉也算是她的拿手招牌菜了,现在都还有人请她去做这道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