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九龙城寨之女王归来 > 1979返港倒计时(第1页)

1979返港倒计时(第1页)

1979-返港倒计时

自从江雁成功收购假日酒店後,她做的其中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在酒店内打造一家顶级的特色中餐厅。这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是源于她内心深处那份对故土文化的眷恋与自豪。

当时江雁的这个构想: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中餐厅,而不是那种为了迎合西方人口味而改良的美式中餐。真正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从食材到烹饪技艺,从用餐环境到服务理念,都要体现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底蕴。

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美籍高管认为,在加州的豪华酒店里做正宗中餐风险太大,毕竟当时西方社会对中餐的认知还停留在“廉价外卖”和“炒杂碎”的层面。

但江雁力排衆议,并亲自将这个项目命名为“琅玕阁”,取自《山海经》中“琅玕,玉名也,其华照地”的典故,寓意这里将是如玉般璀璨的美食殿堂。

江雁还投入重金,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的弟子主持设计。整个餐厅以宋代美学为基调,融合了现代设计语言。

步入“琅玕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取自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现代激光雕刻技术复刻在整面玉石屏风上。地面铺就的是特意从苏州运来的金砖,光洁如镜,踏上去有轻微的响声,仿若穿越时空的回音。

餐厅中央是一个精巧的室内水景,借鉴了网师园的“殿春簃”设计,潺潺流水声与若有似无的古琴音相得益彰。每个包厢都以中国历史名城命名——长安丶洛阳丶金陵丶临安,内部装饰则对应不同朝代的特色。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江雁特意要求凯丽从拍卖会上拍得数件明清古董家具,巧妙地融入餐厅的各个角落。一张紫檀木雕花圆桌,据说曾是恭王府的旧物;一对青花瓷瓶,经鉴定为乾隆年间的官窑精品。

“我们要让顾客感受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江雁在验收时对管理团队这样说。

甚至为了确保菜品质量,江雁广发“英雄帖”,开出了远超市场水平的薪资,从香港丶台北丶新加坡,甚至深入中国大陆,寻访那些隐于市井的烹饪大师。

最终,在其中一名移民厨师黄师傅的帮助下,广邀同门师兄弟及认识的名厨,她组建了一支堪称梦幻的厨师团队:

黄师傅本人主理粤菜的,祖上三代都是广州知名酒家的主厨,尤其擅长鲍参翅肚的烹制。他的古法瓦罉鲍鱼焖鸡,需要慢火煨制六个小时,汤汁浓郁,鲍鱼软糯,让《洛杉矶时报》的美食评论家惊呼“颠覆了对中餐的认知”。

掌管淮扬菜的李师傅,来自扬州,刀工出神入化。一道文思豆腐羹,能将一块豆腐切得细如发丝,在水中散开如绽放的菊花,让衆多米其林评委叹为观止。

点心主管何师傅,来自香港陆羽茶室,擅长制作各式精巧点心。他做的黑松露虾饺,外皮薄如蝉翼,隐约透出内馅的色泽,顶上点缀意大利黑松露,中西合璧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在江雁的规划中,“琅玕阁”不仅仅是个用餐场所,更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体验空间。

她还聘请了专业的茶艺师团队,从西湖龙井到武夷岩茶,从潮汕功夫茶到四川长嘴壶茶艺,每位茶艺师都经过严格训练。客人等候时,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琅玕阁”开业後,迅速引爆了加州的餐饮界和文化圈。

《洛杉矶时报》甚至用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了这家“颠覆性”的中餐厅,标题是《东方美学的极致演绎:探秘琅玕阁的饮食革命》。文章中写道:“在这里,用餐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成为了一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和文化洗礼。”

《美食与美酒》杂志的资深评论家詹姆斯·威尔逊在他的专栏中坦言:“我以为我了解中餐,直到我踏入琅玕阁。假日酒店不仅重新定义了中餐,更重新定义了高端餐饮的标准。”

更让江雁欣慰的是,许多华人顾客在体验後都表示,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如此地道的中华文化,让他们既自豪又感动。一位来自台湾的老教授在留言簿上写道:“感谢你们让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西方媒体刻板印象中的那个中国。”

此刻因为来早了,江雁与莫北正坐在琅玕阁茶厅的雅座上,等待着午餐时间的到来。

茶厅的设计同样融入了东方元素——墙面挂着当代水墨画家的作品,座椅采用了明式家具的简约线条,连背景音乐都是经过重新编曲的《春江花月夜》,用钢琴与大提琴演绎,既典雅又不失现代感。

江雁身着一身剪裁考究的深灰色西装套裙,长发一丝不茍地挽在脑後,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雅的脖颈线条。她面前放着一杯武夷红茶,纤细的手指正翻动着手中的《华尔街日报》,专注的目光快速扫过版面上的财经新闻。

莫北则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休闲装,看似随意,实则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他一贯的严谨。他面前同样是一杯武夷红茶,坐姿挺拔,目光偶尔状似无意地扫过整个茶厅,保持着惯有的警觉,如同守护领地的猎豹。

“伊朗局势持续紧张,原油産量预计将减少百分之三十,分析师预测油价恐将在本月突破每桶二十五美元。。。”江雁轻声念着报纸上的标题,唇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极淡却自信的弧度。

这正是她预料之中,并且早已布局的局面。想到雪球基金在原油期货上的巨额多头头寸,她的心情颇为愉悦。

“听麦克说,最近连州长夫妇也来用餐了,”莫北难得地主动开啓话题,“黄师傅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道‘龙马精神’。”

江雁点头:“州长夫人今天早上还特意打电话来感谢,说那是她吃过的最美味的鸭子。”

她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子,继续道:“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理解了什麽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通过美食这个最直接的媒介,让西方社会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莫北注视着江雁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她内心深处那份文化自豪感的体现。

就在这时,不远处一桌客人的谈话声稍稍大了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场意外的相遇,即将在这个充满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空间里上演。

那是几个亚洲面孔的男人,分成两拨相对而坐。一拨人穿着略显朴素的深色西装,坐姿端正,神情认真中带着几分隐忍。另一拨则只有两人,其中那个主谈的中年男子梳着油亮的头发,神色倨傲,正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大声说着什麽。

“。。。我们三菱重工的隧道掘进机,是世界最先进的!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日方代表山本擡高了下巴,手指敲着桌面上的资料,“每台八百万美元,不能再低了!而且必须用日元结算,一次性付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