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九龙城寨之女王归来 > 1984九龙城寨拆迁(第1页)

1984九龙城寨拆迁(第1页)

1984-九龙城寨拆迁

一个春日,阳光透过维港花园酒店顶层居所的落地窗,洒下满室金光。这似乎是平凡的一天,平凡到江雁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中环冠卫集团那间日益拥挤的办公室。

近年来,随着産业如滚雪球般扩张,原本气派的中环总部已然不堪重负。麾下子公司丶新设立的部门丶庞大的数据秘书组丶日夜运作的交易团队……使得空间捉襟见肘。更别提那占据整整一层楼丶轰鸣作响的大型计算机机房,以及安保等级不断提升的保密档案室和信息分析中心。嘈杂与拥挤,让追求效率与静谧的江雁,越来越多地选择在这处可以俯瞰维港的家中处理核心事务。

不过,这种“拥挤”的烦恼即将成为过去式。在1984年的开年战略大会上,江雁正式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香港兴建一栋全新的丶属于冠卫集团的标志性全球总部。她的目标清晰而霸气:要建,就建全亚洲第一高,或者至少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位置我已经初步选定,”当时江雁在会议上,指着港岛沿岸的一片区域模型,“设计概念,我希望是——‘帆船’!”她目光灼灼,仿佛已看到那艘巨帆破浪前行,“寓意着我们冠卫集团,也寓意着香港,在未来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个宏大的构想立刻引发了集团内外的热议。消息传到狄秋耳中,这位爱女心切的父亲立刻兴致勃勃地掺和进来。他不仅全力支持,还神秘兮兮地请来了香港一位极负盛名的风水大师。

在江雁居所的客厅里,大师拿着罗盘,对着区域图纸念念有词,狄秋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

“阿雁啊,大师说了,要成为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这栋楼的方向丶形制,都大有讲究!”狄秋一脸严肃地转述,“大师建议,这帆船的外形,可以设计得如同两柄出鞘的利刃,一柄劈向东瀛(日本),一柄指向英伦!至于美国……”他压低了声音,“现在势头太盛,不宜明着来,可以在大楼内部,比如你办公室的布局上,偷偷摆个‘小刀’阵法,暗中断其煞气……”

“噗嗤——”正在喝茶的江雁忍不住笑出声来,她放下茶杯,无奈地看着父亲,“爸,如果求神拜佛真有用,这世界上哪还会有那麽多穷人?大家什麽都不用做,每天拜拜,不就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了吗?”

她虽然不信这些,但也不想拂了父亲的好意,便对旁边认真记录的设计师和工程部负责人说:“在建筑外观的大方向丶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整体美学的前提下,你们可以酌情参考一下这些‘意见’,就当是图个吉利,让我爸安心。”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调侃却又明确的界限,“至于室内搞什麽阵法,就算了。我可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不过,对于内部风格,她倒是有自己的想法:“室内设计,我个人挺偏爱中式元素的底蕴和韵味。可以尝试中西结合。如果你们实在介意那些风水说法,非要分个主次,”她微微一笑,带着点恶作剧般的狡黠,“那就让中式风格压在西式风格上头吧。比如花园里的小亭子,顶部可以用中式飞檐,或者装饰一些貔貅丶蝙蝠之类的吉祥纹样,底座和结构可以采用更现代的西式线条。游泳池周边也可以融入一些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

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冠卫双子塔”,因其超高的标准丶复杂的设计和不断优化的需求,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一直要到1996年才最终顺利完工。当笼罩工地的幕布最终落下,两座以流线型“帆船”为灵感的摩天巨塔,将以632米的绝对高度,不仅雄踞香港之巅,更将一举超越当时的所有对手,成为全亚洲第一丶世界第一高的建筑!它们如同两柄并肩出鞘的银色利刃,又似一对鼓满风帆的巨型舰船,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重新定义了维多利亚港的天际线。

全球的建筑与财经媒体将为之疯狂。《时代》周刊会以“东方新纪元的航标”作为封面标题;《金融时报》则会详细剖析这栋建筑如何集成了当时最前沿的科技——超强钢结构抵御最强台风,深入岩层的地基技术,以及可供数千车辆停泊的丶犹如地下城市的智能停车场。它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工程学上的巅峰之作。

而它的落成时间,恰好赶上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无数评论员会将此视为一个绝妙的隐喻:这艘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丶建造并拥有的“巨帆”,正载着冠卫集团的梦想,与回归母亲怀抱的香港一起,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香港旅游业愈发蓬勃,冠卫双子塔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与太平山顶丶星光大道齐名的必到打卡圣地。来自全球的游客会蜂拥而至,只为乘坐那秒速高达10米的观光电梯,在“凌霄之巅”观景台上,360度无死角地俯瞰这颗“东方之珠”的璀璨。情侣们会将它视为爱情的见证,在塔顶的透明玻璃栈道上锁下同心锁;财经人士则会仰望这宏伟建筑,将其视为亚洲经济崛起和资本力量的图腾。它会被游客和媒体亲切地称为“维港双帆”或“东方之门”,其夜景灯光秀,更是每逢节庆便点亮香江的视觉盛宴。

当然,这一切辉煌的展望,都还是後话。此刻,它仍静静地躺在图纸里。

送走了大师以及设计师团队,江雁难得有了一段清闲的午後时光,带着还在兴致勃勃讨论着大楼风水布局的父亲来到书房,她正准备泡泡茶,下几盘棋放松一下——父亲狄秋是几十年的老棋手,棋风稳健老辣;而她江雁虽初学不久,却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记忆棋谱的本事,总能预判数步,与父亲杀得难解难分,棋盘之上,一时间竟也你来我往,势均力敌。

就在这时,保姆陈姨前来通报:“老爷,大小姐,楼下前台说,有两位警官先生来了,大卫警官和陈警官,想见见你们。”

在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江雁和狄秋见到了大卫·安德森与陈阿狗。时光荏苒,距离1973年那个江雁偷渡上岸丶狼狈不堪的雨夜,已近十年。昔日,一个是无依无靠的内地偷渡难民,一个是高高在上丶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洋人警官及其华人跟班。

如今,已是1984年。大卫凭借资历和“功绩”,早已晋升为油麻地警区副指挥官,高级督察;陈阿狗也水涨船高,成了油麻地警区反黑组的高级沙展。他们依旧在体制内按部就班地升迁。

而江雁,却已完成了从底层到顶层的惊人跨越,成为了能与包玉刚丶李嘉诚等华人资本巨擘平起平坐,甚至令英资财团都忌惮三分的存在。她完全有资格趾高气扬,但她没有。自1979年返港後,她便通过一些“恰当”的方式,与大卫丶陈阿狗重新建立了联系,偶尔互通有无,维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丶“普通朋友”式的交往。她待人接物依旧平和,这份气度反而让大卫和陈阿狗更加不敢怠慢。

此次他们联袂来访,正是作为官方层面,带着第一手的内部消息,前来“通风报信”。

“秋叔,江小姐,”大卫操着略显生硬但态度恭敬的粤语,“政府内部刚刚通过决议,即将啓动九龙城寨的全面清拆与改建计划。消息还没对外公布,但相信很快就会传开。”

江雁闻言,神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倒是狄秋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的雪茄:“有这回事?城寨那边……情况可是复杂得很。”

与此同时,九龙城寨,那个阳光难以直射的“三不管”地带。

一个名叫陈洛军的大陆青年,因逃难误闯入了这片光怪陆离的迷宫。他无意中得罪了城寨外势力滔天的大老板及其手下悍将王九,被迫逃亡,身陷绝境。千钧一发之际,他逃入了城寨,因为城寨有城寨的规矩,外来势力不得进入的原因,陈洛军侥幸活了下来,被龙卷风和信一出面保下的他,开始了在城寨努力讨生活。

而龙卷风出面保人,甚至私底下找大老板协商,原因无他,龙卷风认出,这陈洛军竟是多年前一位故人之子。而那位故人,就是好兄弟狄秋的灭门仇人——陈占,一边说歃血为盟的好兄弟狄秋,一边是兄弟遗孤丶亟待庇护的陈洛军,龙卷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九龙城寨即将拆迁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有限的知情人中间炸响,引发了各种私下的讨论与谋划。

江雁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她并非想涉足□□,而是看到了一个引导这些不稳定力量转向正途,同时为父亲了却城寨牵绊,并为未来香港社会稳定尽一份力的契机。她决定出面,邀请几位相熟且有影响力的江湖大佬,商讨如何从九龙城寨拆迁计划入手,以此为敲门砖,联合进军香港正规的房地産行业,尤其是前景广阔的新楼盘开发和旧楼改造。

她主要邀请了和联胜的蒋天生丶东星社的本叔等较为理性的大佬。没想到,消息走漏,大老板丶王九等人也闻风而至,不请自来。

会面地点定在郊区一家看似普通的饭店,由和联胜做东,提前包下了全场。

约定时间临近,饭店外围由和联胜小弟负责警戒。一个名叫陈浩南的年轻头目,正带着他的几个兄弟——山鸡丶大天二丶□□等人负责外围。陈浩南此时刚崭露头角,跟着大佬B混饭吃,远非日後叱咤风云的“铜锣湾扛把子”。

陈浩南发现山鸡几人鬼鬼祟祟,上前询问,□□立刻告状:“南哥,山鸡他们在前面路上撒了钉子!”

山鸡梗着脖子,不服气道:“那个什麽‘香港明珠’江雁,拽什麽拽?一个女人,在一堆老大面前摆谱,还压轴出场?不就是仗着她老豆是狄秋,有几个臭钱吗?我倒要看看,她的车胎爆了,她还怎麽嚣张!”

陈浩南眉头紧皱,低声呵斥:“胡闹!赶紧把钉子收回来!今天什麽场合?别给我们B哥丢脸!”

然而,已经晚了。

先是东星社的乌鸦和笑面虎,开着张扬的轿车呼啸而至,紧接着是洪兴社脾气火爆的靓坤。几声刺耳的爆胎声和刹车不及的碰撞声接连响起,现场顿时一片混乱。靓坤和乌鸦本就脾气暴躁,车子受损,立刻下车互相指责,眼看就要动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